初中化学 / 科粤版(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 5.3 二氧化碳 / 编号:22896420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优质课件 (共22张PPT) 初中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05-04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二氧化碳,循环,自然界,元素,环境,温室
预览图 9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课件网) 5.3.3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一、化学观念 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和氧循环中的作用,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形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的化学观念,构建元素守恒思想,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二、科学思维 能基于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2. 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 3. 温室效应的原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 1. 理解碳循环和氧循环中涉及的化学变化及元素守恒 2. 从化学视角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01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 环境有何影响 二氧化碳的用途 化工原料 用于制造纯碱、化肥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为制冷剂,用于食品的保鲜运输,或者血浆、疫苗等特殊物品的低温运输,也可用于人工增雨。 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保证人类氧气和食物循环供给的重要物质。 适当增加蔬菜种植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对提高蔬菜产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氧化碳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 1 人在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的环境中,会感到气闷、头痛乃至窒息死亡 2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含碳燃料消耗激增,森林遭受破坏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 产生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 导致的以全球性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温室效应 (1)概念:地球近地层大气中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膜一样,让阳光可以透过,又能吸收地表的红外线辐射,阻止地表热量向外散发,起保温的作用。 温室效应 (2)加剧原因:①工业革命以来含碳燃料使用量快速增加; ②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二氧化碳 (75%,主要气体) 甲烷 一氧化二氮(N2O) 氟氯代烷 (商品名为氟利昂) 温室效应 (3)危害:使地球的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危及沿海城市;引起气候反常,土地变成沙漠,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减少,人类健康受到损害。 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推进“双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碳达峰:指在某一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其后逐渐减少。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总量,通过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等方式加以吸收或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02 自然界的碳循环 和氧循环 碳元素的地位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较少,但含碳的化合物种类却是所有元素中最多的。地球上的生物都含有碳元素,而碳元素在自然界的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不断交换,形成碳循环,维持地球上的碳含量守恒。 氧循环 动植物的呼吸、含碳燃料的燃烧都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和水中的藻类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自然界的氧循环 碳循环 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都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溶解等都消耗二氧化碳。 自然界的碳循环 总结归纳 随堂练习 1.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基本实现零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不能吸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