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湘艺版(2024) / 一年级下册(2024) / 第九课 歌表演 / 依拉拉 / 编号:22995465

第九课 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 依拉拉 娃哈哈 )(教学设计) 湘艺版(2024)音乐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学生,教师,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民族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第九课 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 依拉拉 娃哈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音乐感知 1. 聆听《勇敢的鄂伦春》《依拉拉》《娃哈哈》三首歌曲,能够准确分辨出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等基本音乐要素,感受不同风格音乐带来的独特魅力。 2. 通过聆听和哼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能力。 (二)艺术表现 1.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勇敢的鄂伦春》《依拉拉》《娃哈哈》,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音准,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 学习简单的歌表演动作,能够与歌曲配合,生动地展现歌曲的内容,提高肢体表现力和协调性。 (三)文化理解 1. 了解鄂伦春族、彝族、维吾尔族的文化习俗和音乐特点,增强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体会音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精神。 (四)创造实践 1.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或节奏型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歌表演的动作和情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准确演唱《勇敢的鄂伦春》《依拉拉》《娃哈哈》三首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音准。 2. 学习并表演与歌曲相匹配的动作,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了解鄂伦春族、彝族、维吾尔族的文化习俗和音乐特点,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勇敢的鄂伦春》中“一呀一匹马呀,一呀一杆枪”等歌词所体现的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 2. 把握《依拉拉》中独特的彝族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准确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3. 设计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歌表演动作,将歌曲的情感和民族特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包含鄂伦春族、彝族、维吾尔族风情的视频,如民族舞蹈、节日庆典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场景。 2.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你们对这些民族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想。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简要介绍鄂伦春族、彝族、维吾尔族的文化习俗和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歌曲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勇敢的鄂伦春》(10分钟) 1. 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从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关键词? 听完歌曲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2. 歌词学习 教师范读歌词,让学生跟随朗读,注意发音和节奏。然后,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例如,解释“一呀一匹马呀,一呀一杆枪”描绘了鄂伦春族猎人骑马持枪、勇敢狩猎的形象。 学生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多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3. 旋律学习 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然后,一句一句地教唱,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型,如“一呀一匹马呀”中的切分节奏。 学生分组练习哼唱,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完整演唱 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师鼓励学生用响亮、自信的声音演唱,表现出鄂伦春族猎人的勇敢和豪迈。 反复练习几遍后,邀请个别学生进行独唱展示,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三)歌表演学习《勇敢的鄂伦春》(8分钟) 1. 教师示范 教师随着《勇敢的鄂伦春》的音乐,示范简单的歌表演动作,如模仿骑马、持枪等动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如何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