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学习目标 1.联系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世界,把握经典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2.从主题内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鉴赏小说。 3.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深化对小说这一体裁的认识,提升小说的鉴赏能力。 4.思考生活,收集素材,尝试写小小说,发挥创意,写出新意。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超越极限!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1929)、《丧钟为谁而鸣》(1940)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因为《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他在1952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村。他的父亲是医生,他的母亲爱好艺术,因而他从小也爱好音乐和绘画。1917年中学毕业前夕,正值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患眼病未能入伍。曾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身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经多次治疗无效,最终开枪自杀。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海明威创作的文体风格简洁、含蓄,他避免使用形容词,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他主张创作要像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作家要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叫圣地亚哥,次要人物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圣地亚哥是一个“背运”的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第八十五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大马林鱼被鲨鱼们吃掉。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抱回了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去梦中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小说———《老人与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老渔民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 1950年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海明威本人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小说节选部分老人与鲨鱼一共搏斗了几次?分别是与哪些鲨鱼搏斗?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明确:五次,分别是与一条鲭鲨斗、与两条铲鼻鲨斗、与一条铲鼻鲨斗、与两条铲鼻鲨斗和与群鲨斗。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在老人与鲨鱼较量的五个回合中,老人分别用了什么样的工具?老人的身体状况如何?搏斗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 对手 工具 老人身体状况 结果 一 二 三 四 五 一条灰鲭鲨 两条铲鼻鲨 一条铲鼻鲨 两条铲鼻鲨 成群结队的鲨鱼 渔叉 船桨 船桨 短棍 短棍、舵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