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 / 岭南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校园学习真丰富 / 第7课 读诗赏画通情趣 / 编号:23919638

【新教材】岭南版美术三上 第七课《读诗赏画通情趣》精美课件(23页)

日期:2025-09-19 科目:小学美术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实践,诗画,表现,练习,意境,菊花
预览图 9
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
(课件网) 读诗赏画通情趣 第7课 (岭南版)三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艺术欣赏 05 实践练习 06 知识拓展 07 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 1.艺术表现:手工菊花制作中,运用剪、卷曲、粘贴技法,锻炼造型能力;吟诗作画活动里,将诗意转化为绘画语言,实践绘画表现,强化美术表现素养。 2.创意实践:题跋创作、菊花拼盘命名与设计,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将诗画创意拓展到生活场景,激发创意实践能力。 3.审美感知:通过赏读古诗、品鉴古画,分析诗画传达的宁静、自由意境,判断诗画融合的审美价值,构建对传统诗画审美的认知。 4.文化理解:围绕“菊”的诗画创作,关联“花中四君子”文化、古代文人诗画情趣,让学生理解传统诗画文化内涵,深化文化理解素养。 01 02 新知导入 看到菊花,你会想到哪一句诗? 02 新知导入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每人轮流说出含"菊"字的诗句,限时3秒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飞花令”比赛 03 新知讲解 古诗赏析:陶渊明《饮酒》 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果你是画中的陶渊明,采菊时会想些什么? 03 新知讲解 意境解读 东篱采菊的田园生活画面,展现隐逸生活之美 "采"、"见"的不经意动作表现,体现自然随性 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归隐情怀,超脱世俗互动思考 诗画对照分析 人物姿态:侧身采菊的悠然动作 背景山水:远山淡影表现、"见南山"意境 构图布局:留白处理营造空灵感 04 艺术欣赏 作者与背景: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中期文人画代表。此画创作于正德年间,体现了明代文人画追求意境、诗画结合的特点。 名画鉴赏:《采菊图轴》 04 艺术欣赏 菊花:象征高洁气节与隐逸情怀 南山:代表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理想 长袍服饰:标识文人身份与士大夫阶层 东篱:源自陶渊明诗句,象征田园生活 艺术特色 线条流畅:人物衣纹用笔细腻流畅 墨色层次:远山淡墨渲染,近景浓墨勾勒 空间处理:前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 诗画结合:题跋书法与画面相得益彰 05 实践练习 "以诗入画,以画释诗”——— 将诗意转化为视觉艺术 确定诗意核心 提炼诗句核心意境,如"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感 选择表现手法 以写意水墨为主,注重意境表达而非写实 构图布局 主体菊花与远景山水的比例关系,留白处理 05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 05 实践练习 菊丛飞蝶图(中国画) [宋]朱绍宗 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绘画的内容或主题,和自己喜欢的意境,尝试创作题跋。 “满国花南都会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菊丛飞蝶图(中国画) 创作要求: 1.以"菊"为主题 2.创作4句七言诗 3.押平声韵 4.体现画作意境 05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 《菊石图》题跋: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采菊图》题跋: "南山佳色里, 东篱菊正黄。 采撷盈衣袖, 陶然醉夕阳。 05 实践练习 学一学:做一朵手工菊花,注意卷曲花瓣的方法。 1.备纸条 将皱纹纸裁成5cm×1cm的长条(15-20 条) 2.摆纸条 以铁丝顶端为中心,放射状排列纸条并固定 3.卷纸条 从外向内螺旋卷曲纸条,形成自然花瓣形态 05 实践练习 材料的准备 剪刀 胶棒 各种颜色卡纸 铅笔 细铁丝 皱纹纸 铅笔 皱纹纸 05 实践练习 成品展示 06 知识拓展 菊花的形态与色彩 结构分解 花瓣 匙形、管形、桂瓣形的不同画法 叶片 锯齿边缘与叶脉的勾勒 花茎 顿挫笔法表现柔韧性 花蕊 点簇法表现密集花蕊 明快热烈 清雅高洁 神秘悠远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线条圆润饱满,适合勾勒物体轮廓(如花瓣、叶脉)或画挺拔的线条(如竹干)。 侧锋:笔锋倾斜,线条扁平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