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2.进行干细胞研究前景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讲练结合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提出问题:该过程中包含哪些细胞的生命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新课】 一、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的概念 问题探究: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问题探讨 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d。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 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提示: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提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3.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为1012个,类型约有200多种。这些细胞在有什么不同? 提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图片分析: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展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图解,引导学生概括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案例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提问: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时期,还是发生在生物体生命的整个过程中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例1:表皮的生发层细胞能分裂分化成角质层细胞,以补充死亡脱落的角质层细胞(比如脱皮、头皮屑等) 例2: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d,血小板寿命约7~14d。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 例3: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伸长区细胞和根冠细胞。 时期: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案例4: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案例5:哺乳类红细胞在晚幼红细胞阶段,排出细胞核。人的成熟的无核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生活120天左右即死亡。 案例6: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都源自早期胚胎中一群彼此相似的细胞,正常情况下,它们不可能恢复成早期胚胎细胞;一种组织的细胞也不会转变成其他组织的细胞。 3.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自主学习,归纳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学生:归纳总结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不会转变。 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1)对于某个个体而言,各种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是否相同? (2)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差异大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举例说明:例如,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肌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 这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早期胚胎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组织和器官中高度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像早期胚胎那样,再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