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巩固练(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C [解析] 加热时NaHCO3分解生成Na2CO3,不符合除杂要求,A错误;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O2,故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二者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变成红色,由于Na2O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褪色,C正确;Na2CO3溶液与HCl、CO2均发生反应,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要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 2.A [解析] 钠在坩埚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共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题给装置能实现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提取碳酸氢钠晶体的实验目的,B错误;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目的,C错误;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氯化氢杂质的实验目的,D错误。 3.A [解析] 银白色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被O2氧化生成Na2O,表面变灰暗,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错误;过程②Na2O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NaOH,过程③NaOH吸收水蒸气,出现液滴,C错误;过程④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晶体,过程⑤Na2CO3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Na2CO3粉末,均发生化学变化,D错误。 4.C [解析] 将金属钠投入饱和NaCl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消耗溶剂水,导致NaCl溶液出现过饱和现象,恢复到室温后,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但不可能有银白色物质生成,A正确,C错误;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故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正确;钠的熔点较低,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D正确。 5.A [解析] NaHCO3和NaOH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A正确;NaOH溶液和CO2反应,CO2不足时生成碳酸钠,CO2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的用量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B错误;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C错误;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少量HCl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过量HCl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用量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D错误。 6.C [解析] 由图可知,a为NaH,b为Na,c为Na2O(或Na2O2),d为NaOH,e为钠盐。a为NaH,Na显+1价,H显-1价,A正确;b为Na,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B正确;c为Na2O(或Na2O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e为钠盐,若为Na2CO3,可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D正确。 7.A [解析] NaH遇水蒸气剧烈反应,装置B两端都要连接干燥装置,装置A制取H2,通过C中浓硫酸除去H2中的水蒸气,B中Na和H2反应制备NaH,E中碱石灰用于阻止水蒸气进入B,D中收集多余的H2,故连接顺序可为A→C→B→E→D,A正确,D错误;开始时先打开A中分液漏斗,利用产生的H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B处酒精灯,B错误;钠和NaH均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H2,C错误。 8.C [解析] 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a中水蒸气、甲酸蒸气进入装置c,因此装置b中试剂可选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A错误;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CO,防止污染空气,而NaOH溶液与CO不能反应,B错误;实验过程中需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利用装置a产生的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而干扰实验,C正确;加热一段时间后,若CO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则固体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白色,D错误。 9.C [解析] 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由实验装置可知,先通入空气,在①中除去CO2,利用氮气等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排尽,然后停止通空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盐酸与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中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③中溶液完全吸收,④中碱石灰可防止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