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离子键 【新课探究】 学习任务一 课前自主预习 一、1.(1)失去 得到 (2)正电荷 负电荷 (3)静电作用 2.带相反电荷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 静电作用 静电引力 静电斥力 金属 二、1.离子键 2.NaOH、KOH 情境问题思考 问题一:提示:不正确;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排斥力,当吸引力和排斥力相等时,形成稳定的离子键。 问题二:提示:不一定。离子化合物一般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铵根离子的性质与金属阳离子的性质相似,因此铵盐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如NH4Cl。 知识迁移应用 例1 B [解析] 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错误;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B正确;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C错误;N与Cl-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D错误。 例2 B [解析] O2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含离子键,①错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如CaCl2含离子键,②正确;H2SO4由分子构成,不含离子键,③错误;Na2O2由Na+和构成,含有离子键,④正确;NaHCO3由Na+和HC构成,含有离子键,⑤正确;NaOH由Na+和OH-构成,含有离子键,⑥正确。 学习任务二 课前自主预习 1.最外层电子(价电子) 2.(1) (3) (4) 3.(3) 知识迁移应用 例3 B [解析] NaCl的电子式应为。 例4 D [解析] 氧原子的电子式错误,应写成,Na2O的形成过程正确应为,A错误;NaF的形成过程正确应为,B错误;MgF2的形成过程正确的表示应为,C错误。 【课堂评价】 1.(1)√ (2)× (3)× (4)√ (5)× (6)× (7)× [解析]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还可能是金属单质。 (3)铝与氯结合成的氯化铝中没有离子键。 (5)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静电斥力。 2.C [解析] Cl2和N2均为单质,不属于化合物;HCl中不含离子键,KCl中含有离子键,故选C。 3.B [解析]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电子,有较强的还原性,失去1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电子,有较强的还原性,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均达到稳定结构,故C正确;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4.B [解析] NaCl的电子式应为,A项错误;MgCl2的电子式应为,C项错误;Na2S的电子式应为,D项错误。 (2) [解析] (1)NH4Cl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Mg(OH)2是由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Na2O2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2)K2S是由钾离子和硫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K2S的形成过程为;Na2O是由钠离子和氧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CaBr2是由钙离子和溴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第三节 化学键 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 1.以典型物质为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对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表征;能描述和表示化学键理论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含义,并用模型解释和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 3.能从宏观现象及化学键等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对典型物质的微粒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能从物质的构成微粒及相互作用角度说明物质性质的共性、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同类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 4.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微观角度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进而认识到宏观上的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微观粒子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