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月考专区 / 高三 / 编号:24051725

山西省部分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解析,体现,土地,思想,指导,原文
预览图 0
2026 届高三 10 月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9 20 答案 A B A C B CEG C B C D A 1.A【解析】B 项,因果关系有误,由原文“基于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我国先民把农业置于百业之首”可知,我国先 民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是因为认识到土地的价值。C 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关键在于深耕土地”理解有误,“深耕” “施肥”“灌溉”三者是并列关系,原文并没有表达“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关键在于深耕土地”之意。D 项,“他们 认为,顺应农时,就一定能够获得丰收”表述绝对化,原文中“不违农时,益于提高工效;违误农时,则徒劳无益” 说明农时的重要,但不能据此理解为“顺应农时,就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2.B【解析】第画段论述的是“农谚”中体现“争分夺秒,以得农时”的观念,“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 插”是诗句而非谚语,不能作为论据。 3.A【解析】材料主要肯定了农业谚语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突出了其指导价值。选项 A“农业谚语的智慧与价 值”全面涵盖了这两层含义,与材料主旨高度契合,其他选项均不够全面准确,因此 A 项最为恰当。 4.①“仰则观象于天”指先民通过观察天象来感知气候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②“俯则观法于地”指先民 通过观察动物及其他物象的变化来预测天气,以此指导农业生产。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①理解“仰则观象于天”;原文指出“天象类的如“立春落一滴,蓑衣挂上壁·······体现了先民 对天象的细致观察”,且说明通过天象“测阴晴雨雪”“指导生产”,这正是“仰则观象于天”的具体表现,即观 察天象掌握气候规律以指导农业 理解“俯则观法于地”:文中提到“物象类的谚语有”鸠唤雨,鹊唤晴' ······通过观察身边动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变化来预测天气”,这对应“俯则观法于地”,即观察地面物象 预测天气以指导生产。 5.(1)第①条合适。理由: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惜良田”直接强调对土地的珍视,“深耕细作”呼应文 章中“护土惜土法则”。 (2)第③条合适。理由:体现“顺时而作”的思想“循时序”“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明确强调遵循季节和农时 进行生产。 (3)第④条合适。理由:体现因物制宜的思想。“谷麦果蔬各有时”说明不同作物有各自适宜的生长周期和栽种时 间,“顺其天性”强调尊重作吻待性。 【评分细则】每点 1 每,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合适”与“不合适”的对比,要求考生不仅理解核心思想,还能辨析思想的偏差,增加对 概念的深度运用能力。首先根据原文,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的农耕思想,如“护土惜土”“顺时而作”、因物制宜 等。然后,结合提供的宣传语的内容具体分析即可。其中,第中条强调“人定胜天”和不切实际的高产,与文章中 的科学思想相悖。第⑤条忽视因物制宜的原则,错误认为“千种万种”可在“同一时”种植,与文章中不同作物各 有适宜栽种期的认知矛盾。 6.C【解析】“骨头汤具有神奇的疗效”错误,从原文“喝了骨头汤,再吃几副药,半月后,二爷竞神奇地下地了” 可知,二爷痊愈还有草药的作用:“二爷为了报仇,放火烧了杨百川的家”依据也不足。 7.B【解析】A 项,“表明了大爷的性格”“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错误,介绍大爷的经历,并没有表 明其性格,后文也没有相关情节与此呼应。C 项,“暗示了父亲心情的沉重,强化了悲剧色彩”错误,从下文“父亲 咧着干瘪的嘴巴笑”可知,此时父亲内心是释然的,此处的描写暗含温情,不存在“强化了悲剧色彩”。D 项,“小 说通篇语言平实、质朴、简洁,富有乡土气息”错误,文中大爷的话语是“文雅的”;语言风格是作者表达主题的 需要,并非为体现“对乡村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