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庖丁解牛》 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庖丁解牛》;总结群文阅读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解牛”的过程;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引导学生理解“解牛”的寓意在于谈“养生”。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品赏语言,欣赏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道理。 教学难点 庄子的思想如何指导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大块:解读《庖丁解牛》 一、以“解”入“题” 1.播放短视频。 2.根据视频内容,“解”可以换成什么词呢?为什么庖丁解牛不能用这些词呢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二、以“解”读“文” 1.播放课文视频朗读。 2.正音。 庖páo 履lǚ 騞huō 砉huā 郤x 窾kuǎn 綮qìng 軱 gū 硎xíng 怵chù 謋 huò 为:wèi 作介词,①替、给 ②因为 ③ 为了 wéi 作动词:做、谋求、作为、治理、成为、学习、研究等。作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反诘语气,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吾见其难为(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怵然为戒( ) 视为止,行为迟( ) 3.用“解”字概括课文写了庖丁解牛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解”的动作;“解”的场面;“解”的理念;“解”的态度;“解”的方法;“解”的关键;“解”的境界…… 三、以“解”赏“技” 1.以小组为单位,在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庖丁解牛技艺独到之处的语句或片段,说说庖丁解牛到底有什么独特呢?要求找出原文语句,翻译这些句子,并进行简单分析。 2.解牛场面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赏析:几个动词的连用,手肩足膝的架势:“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四个动词和谐流畅,四个接触牛的部位用力也轻重有别,而且极富动作的美感,和谐流畅,一气呵成。 解牛的场景不同:音乐舞蹈表演,视听盛宴。(韵律和谐,动作优美 声音悦耳)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解牛之悠然自得,“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动词的连贯流畅,拟声词的形象,几个之的连用也有调节音节的作用。 这一段描写的确独特。我们看不见牛挣扎之状,听不到牛的惨叫之声,也没有血腥的场面,却像在欣赏乐舞表演,妙不可言! 3.解牛理念 原文: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赏析:依照牛的天然生理结构:击入大的骨缝,顺着骨间的空处下刀,躲避开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一切按照牛的结构解牛。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解牛也一样,要在大的缝隙处击入,顺着空隙下刀,还要躲避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理念独特,解牛妙不可言。 4.解牛态度 原文:怵然为戒,视为迟,行为止。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赏析:谨慎、专心。“怵”,足见庖丁谨慎小心,眼睛集中在难解之处,动作慢下来,动刀的幅度也小了。庖丁技艺高超,解牛流畅但也绝不马虎大意。庖丁解牛的态度不仅独特可以说难得,技艺高超,却不随意。态度之庄重可以看出其对解牛的敬畏,对解牛这个事业的敬畏,这样态度的人是不是也很敬畏自己的人生呢! 5.解牛方法(手段) 原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赏析:神:精神,主宰行为的精神活动”。“神”既说明超出目视的层面,又说明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有了好的方法才能有好的结果。 庖丁表面是在解牛,却不用眼睛看牛。实际上是在用直觉和牛对话,是用精神和牛的生理结构交汇在一起。 6.解牛切入点 原文: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