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全一册(2024) / 第二单元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 4 运动负荷的监控 / 编号:24124573

【人教版】第二单元第4课《运动负荷的监控》教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核心素养目标】

日期:2025-10-20 科目:初中体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运动,负荷,学生,锻炼,心率,方法
预览图 4
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四课《运动负荷的监控》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 4课《运动负荷的监控》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树立 “科学锻炼需监控运动负荷” 的意识,契合身心健康培养的课标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心率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培养主动调控锻炼强度的健康行为习惯,落实健康行为养成的课标要求。3. 指导学生运用晨脉等方法判断身体恢复情况,推动学生将监控方法融入日常锻炼,契合体育与生活融合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的第 4 课,是 “科学锻炼” 主题下的核心内容。教材以 “运动负荷的监控” 为核心,从运动负荷的概念(含运动强度、负荷量)、影响因素,到心率监测方法(安静脉搏、运动后心率、最大心率、靶心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量力而行、强度与量搭配、适宜密度、锻炼与恢复结合),再到身体恢复判断方法(自我感觉法、晨脉判断法),形成 “认知-方法-应用” 的逻辑链。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监控运动负荷的实用技能,又能纠正其盲目锻炼的误区,为形成终身健康的锻炼方式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有一定的体育锻炼经验(如跑步、球类运动),但对 “运动负荷” 的概念及监控方法认知空白,常出现 “盲目加大强度导致疲劳” 或 “负荷不足无效果” 的问题。他们具备基础的数学计算能力(可完成最大心率、靶心率计算)和小组合作能力,乐于参与实践操作,但对 “晨脉监测” 等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缺乏耐心。同时,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易忽视运动后恢复。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熟悉的锻炼场景(如慢跑、跳绳),通过 “案例 + 实践” 降低理解难度,用趣味任务(如 “我的锻炼心率记录表”)培养坚持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用心率监控运动负荷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思考”活动,学生能够讨论并理解循序渐进原则的重要性,辨析不科学运动的危害。3.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监控运动负荷对于提高锻炼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摒弃“蛮练”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心率监测运动负荷的核心方法(安静脉搏测量、最大心率与靶心率计算)。2. 熟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四大原则(量力而行、强度与量搭配、适宜密度、锻炼与恢复结合)。 教学难点 1.掌握心率监测运动负荷的核心方法(安静脉搏测量、最大心率与靶心率计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含有氧无氧运动区别短片)2.学生准备:穿着舒适的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回顾自己常做的体育锻炼项目(如跑步、跳绳);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公式和测量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案例:案例A: 小明平时不锻炼,运动会前突然进行高强度跑圈,结果呕吐、头晕,好几天缓不过来。案例B: 小红每周慢跑3次,每次心率都保持在140次/分左右,坚持一段时间后,跑得越来越轻松,成绩也提高了。提问:为什么同样锻炼,结果差别这么大?怎样才能像小红一样科学有效地锻炼,而不是像小明那样受伤?2.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后总结:“两人的问题都和‘运动负荷’有关,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监控运动负荷,让锻炼既有效又安全。” 学生结合自身锻炼经历思考问题,主动举手分享观点(如 “小明跑太快了”“小红跳太少了”)。2. 倾听教师总结,明确 “运动负荷” 是核心,带着 “怎么监控” 的疑问进入新课。 1. 用学生熟悉的锻炼案例导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2. 通过提问引发思考,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理解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 探究新知 (一)什么是运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