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 / 通用版 / 初一上学期 / 编号:24132405

初中体育太极拳大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0 科目:初中体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太极拳,动作,学生,教学,单元,文化
预览图 4
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太极拳大单元教学设计 实施太极拳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1.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契合成长需求。 初中生值青春期,生理上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发育快速,心理易有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太极拳教学可针对性解决: 生理层面:以“柔刚结合、动静相济”为特点,借掤、捋等核心动作练习,提升核心力量、协调性与柔韧性,改善久坐导致的腰背弱、肢体僵;腹式呼吸法还能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学业疲劳,避免运动损伤。 心理层面:要求“形意相合”,练习时专注动作与呼吸,助学生脱离焦虑,类似“动态冥想”;长期练习可提升情绪稳定性,减少负面情绪,培养耐心与专注力。 2.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综合素养。 提升体育核心素养:从“会运动”到“懂运动”,通过讲解太极拳起源与原理、分阶段拆解套路、引导学生按需调整动作,助其理解运动逻辑,树立“自主科学锻炼”意识,奠定终身运动基础。 熏陶体育品德:借太极拳“抱拳礼”培养尊重意识,以队列整齐、动作规范要求强化规则观念;通过反复练习(如“野马分鬃”需数十次纠正)锻炼意志品质,契合劳动教育“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素养要求。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传统思想。初中大单元教学将传统文化从“书本知识”转化为“可体验实践的载体”。 理解文化内涵:结合动作讲文化逻辑(如“阴阳鱼”对应“动静转换”,“以柔克刚”源自道家思想),助学生跳出“学套路”局限,领会文化智慧。 增强文化认同:学生完整掌握套路并在校园活动展示时,获“传承文化”的成就感;教师引入太极拳国际传播、奥运表演等现代价值,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初中太极拳大单元教学已超越“体育技能教学”的范畴,它既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工程”,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对初中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有文化自信、有终身运动能力”的个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太极拳为载体,不仅仅传授技术动作,更注重: 1.文化浸润:将太极拳蕴含的阴阳平衡、以柔克刚、内外兼修等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融入教学,增强文化自信。 2.功能导向:强调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如改善体态、缓解压力、提升心肺功能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3.知行合一: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锻炼和生活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瑰宝,其动作柔和缓慢、连贯均匀,适合在校园开展。本单元选取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好奇心强,但对缓慢的太极拳可能缺乏耐心。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影视作品对太极拳有初步印象,但存在误解(认为只是老年人运动)。教学需注重趣味性、挑战性和成就感的设计。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能够: 1.运动能力: 掌握24式太极拳基本动作,动作规范,方向路线清晰;具备自主学习太极拳的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平衡能力和节奏感;了解太极拳比赛基本规则,学习欣赏太极拳比赛。 2.健康行为: 了解太极拳的基本健身原理和文化内涵,懂得其修身养性的价值。能在练习中调整呼吸(初步做到动作与呼吸配合),并尝试在情绪紧张时通过太极拳进行自我调节。 3.体育品德: 在练习中表现出沉着、专注、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尊重传统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互助与评价。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24式太极拳动作套路的理解和掌握(心移动与虚实分明;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动作与呼吸的初步结合)。 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