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 第 1课 因地制宜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本课情境】 每年冬至时分,北京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会迎来“金光穿洞”的最美时 刻,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桥洞内金光灿烂。这种美景是源于设计师巧用园林 设计的“依势借景”。你知道什么是“依势借景”吗?古人在设计园林时,是 如何灵活地“借景”,取得各种巧妙效果的呢?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无论是私家园林还 是皇家园林,遵循的第 一个法则是“因地制 宜”,即在不改变自然 原貌的情况下,依据地 形和环境建造园林。北京颐和园就是因地制宜的一个典型例子,颐和 园占地广阔,园内的万寿山颇具规模。万寿山南临辽 阔的昆明湖,西以西山为屏障,设计师借助这种自然 地形筑高台、建楼阁。 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 [清代] 北京 颐和园十七孔桥 [清代] 北京 任务一 和同学们分享你 游览过的园林或公园 是如何依据地形和环 境建造的。 任务二 参考本页手绘图,画出你喜欢的园林手绘画,说一说 它们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的。 颐和园万寿山 [清代] 北京 颐和园谐趣园 [清代] 北京 借景是中国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 指通过一定手段将不属于本园中的景致 借用而成本园景致的一部分。借景的方 式主要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 时令而借。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 中提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借景 并无既定程式,凡能触景生情的景观都 可借取。 颐和园佛香阁 [清代] 北京 玉津桥秋色 [清代] 云南大理 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你身边的借景实例,与全班同学分享,并说一说其采用了哪种借景方式。 作业 · 知识链接 颐和园柳桥与玉峰塔 [清代] 北京 远借是较远距离的借景。邻借是近距离的借景,它是相对远借而言的。仰借是借用高 处的景致。俯借与仰借相对,是借用低处的景致,也就是借用处于视平线以下的景物的手 法。应时令而借是指根据时令的变化而借不同的景色,利用一年四季、一 日之时大自然的 变化和景物配合组景。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下节课,带着你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