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劳动海南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上册(2024)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 一 清洁与卫生———家庭卫生我清洁 1 打扫客厅 2 清扫厨房 3 清洗袜子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二 整理与收纳———整理收纳我能行 1 整理讲桌 2 归置图书角 3 美化卫生角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三 传统工艺制作———剪纸我乐学 1 对称图形剪纸 2 连续纹样剪纸 3 团花剪纸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四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我参与 1 清扫社区楼道 2 擦拭公共设施 3 制作绿化标语牌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一 清洁与卫生———家庭卫生我清洁 1 打扫客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海南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清洁与卫生 ——— 家庭卫生我清洁”,是培养学生家庭劳动技能的起始内容。教材原文呈现如下: “客厅是家里人休息、待客的重要地方,保持客厅整洁能让家人心情舒畅。看看图中的客厅,沙发上的抱枕歪了,茶几上有零食碎屑,地面还有灰尘,该怎么把它变干净呢? 请你找一找:打扫客厅需要哪些工具? 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更省力? 试一试:跟着步骤学打扫,记得做完要整理工具哦!” 教材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 “观察 — 思考 — 实践” 的逻辑线索,衔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侧重引导学生掌握清洁流程与工具使用,落实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的劳动教育目标,为后续复杂家务劳动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观念:认识客厅清洁的家庭价值,理解 “有序劳动能提高效率”,树立 “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 的劳动意识。 劳动能力:能识别并正确使用扫把、簸箕、抹布等常用工具,掌握 “整理 — 清垃圾 — 擦家具 — 扫拖地面 — 收工具” 的清洁流程,独立完成基础客厅清洁。 劳动习惯与品质:养成 “事前准备、按序操作、事后整理” 的劳动习惯,培养细致认真、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劳动精神:在实践中体验劳动成就感,感受为家庭服务的快乐,增强劳动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客厅清洁的正确顺序,能规范使用扫把、抹布等工具完成各环节操作。 教学难点:理解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 的清洁原理,避免二次污染;熟练配合使用扫把与簸箕清理灰尘。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脏乱与整洁客厅的图片对比,创设 “帮小明打扫客厅” 的情境,激发劳动兴趣。 示范讲解法:教师分步演示工具使用与清洁流程,结合口诀强化操作要点。 实践操作法:设置模拟客厅场景,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互动评价法: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明确操作不足并优化技能。 五、教学过程(40 分钟)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 分钟) 1.展示情境: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沙发凌乱、茶几有垃圾、地面有灰尘的客厅;一张整洁有序的客厅),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客厅,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喜欢干净的,因为看着舒服。”“乱的客厅让人不舒服。” 教师回应:“说得对!整洁的客厅能让家人放松,还能给客人留下好印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教材学本领,当家里的‘清洁小能手’,一起学习《打扫客厅》。” 2.衔接教材:翻开教材,引导学生齐读原文第一段,提问:“教材里的客厅遇到了什么问题?你在自己家见过类似情况吗?” 互动话术:“请举手分享一下,你家客厅什么时候需要打扫呀?”“你之前帮家里扫过地吗?遇到过什么困难?”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学会专业的打扫方法。” 新知学习,掌握要点(10 分钟) 认识清洁工具 教师出示扫把、簸箕、干湿地抹布、水桶等工具,对应教材 “找工具” 环节提问:“教材让我们找打扫工具,大家看看这些工具认识吗?它们分别用来做什么?” 互动操作:请 4 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