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3课 分解问题步骤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班级大扫除安排”问题的分析分解,知道分解复杂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班级大扫除安排”问题的分解结果呈现,学会用图示画出解决问题的 步骤。 3.通过生活实例感受问题分解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形成对问题分解的思维 意识。 学习重点 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关联性强的小问题。 学习准备 PPT、任务记录单 学习过程 学习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设计 回顾: 借教材目录回顾学习内容 1.回答问题:上个单元“体验在线生活”中学习了哪些内容 2.提示学生查看教材目录,思考:为什么一个单元要分成多节 课来学习 举手回答。 提出问题,选择1名学生回答,若学生能有条理、全面地回 答,予以肯定;若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全面,引导他查看课本目录。 2.引导学生查看教材目录并展开思考,选择1—2名学生回答。 预设: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成几节课来学,学起来更简单更 深入。 3.小结: 一个单元分解成几节课可以让学习更容易,我们生活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问题更好解决。板书“分解问题步骤”。 目录是一种单元内容分解的图示,借助目录简单回顾上个单元习得的内容, 引出分解的概念,也是对单元驱动问题“为什么要将复杂问题分解”的第一次思考,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讨论:如何分步解决“起床上学”问题 1.同桌相互讨论“从起床到出门上学这段时间会做哪些事情”, 举手回答。 2.观看课件,学习用文字描述分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观看课件,思考“在煤气灶上烧 一 壶水要怎么做”,举手 回答。 1.提出问题,选择1—2名学生回答。 2.出示课件,展示用文字描述上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板书“分 步解决问题”。 3.再提出“烧水”问题,选择1名学生回答。 通过对两个简单生活问题的解决步骤的描述,消除对 “分解问题”这个抽象概念的陌生感,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逻辑分步描 述的能力,也为后续问题解决过程描述提供了参考模式。 建构:协作解决“大扫除安排”问题 活动一 学习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1.思考问题:该如何帮助班主任安排一次班级大扫除活动 举手回答。 2.思考问题:复杂问题该如何解决 观看课件,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3.组建学习小组,组内协商,明确本节课组内分工,填好任务记录单(见表1)。 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帮助每个组员完成各自分工,协调组内任务。 记录员:填写任务记录单。 汇报员:学习任务的总结汇报。 技术员:负责学习活动中涉及计算机等数字设备操作的部分。 活动二 分析分解“大扫除安排”问题 组内讨论班级大扫除中需要完成的事务,记录员填好任务记录单(见图1)。 2.组长选择4个关键词,分别写在4张白纸上,汇报员将其粘贴 在黑板上。 看黑板,组内讨论,大扫除的相关工作可以按照什么思路进 行分解,记录员填写任务记录单(见图2)。 4.汇报员举手回答,组长和技术员上台排列。 观看课件,了解大扫除安排问题及分解思路。 活动三 图示“大扫除安排”问题的分步解决 1.让学生看黑板,跟随教师一起将黑板上的图示补充完整。 2.思考用图示描述分解步骤和用文字描述的不同,观看教师 演示。 3.小组合作,完善任务记录单,技术员打开画图软件,用图示 呈现本组分析结果。 4.组长提交图示作品至学习平台对应作业模块,组织组员完成自评,填好任务记录单。 选择2—3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追问,如学生回答“扫地”,教师追问“需要安排几个人扫地”,并小结提问:“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能像起床上学的问题那样一次性解决,那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解决呢 ” 出示课件,解释教材中的“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分析 问题的特点、性质与复杂度等信息,确定解决策略,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