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 / 浙教版(2023) / 六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算法的实现 / 第4课 算法的程序体验 / 编号:24190388

浙教版(2023)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4课 算法的程序体验 教案+学习单

日期:2025-10-26 科目:小学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程序,学生,语言,认识,运行,教师
预览图 0
课题 算法的程序体验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计算机语言,理解算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来实现。 通过体验“鸡兔同笼”问题验算器,认识python语言的基础语句。 学习重点 认识Python语言的基础语句。 学习难点 理解算法可以通过计算语言来实现。 学习准备 PPT、课堂练习 学习过程 学习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设计 回顾:什么是程序 与同桌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场景程序便利了生活,主要的功能是 什么,使用体会如何。填写任务记录单,并在班级内部展示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程序人手,组织学生 思考并填写任务记录单,简要说明自己所了解的程序功能和使用体 会,教师巡视记录,展示部分优秀的任务记录单。 2.提出问题:程序是怎么来的 倡导真实性学习,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程序入手,将学 生自身经验作为素材,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讨论,了解程 序设计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探 索: 认识计算机语言 1.自学课本板块一 “计算机语言”,认识计算机语言和程序后举手交流。 2. 自主观看学习微课1,举手交流感受。 1.教师询问学生“如何将我们文字设计的算法转化为电脑上的程序”,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算法的程序体验”。请学生自学课本,认识计算机语言和程序,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② 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微课1,邀请积极举手的学生发表感想,引导学生归纳出同一个算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实现,且功能一致。 本环节内容较为枯燥,采用自学课本和观看微课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什么是计算机语言,明确同一算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实现。 建构:程序验证鸡兔同笼算法 活动 一 认识Python 环境 自学课本板块二“程序的运行环境”,认识IDLE Shell和程序 编辑器窗口,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的用处。 跟着教师的演示,打开Python 软件,尝试输入代码。 根据图1所示,在IDLE Shell窗口中输入print("hello,world!"), 同桌相互帮助,确保都能完成任务。 跟着教师的演示,运行代码。 活动二 程序验证“鸡兔同笼”算法 跟着教师演示,打开教师发送到指定位置(如桌面)的“鸡兔 同笼问题验算器 .py” 程序文件并运行,查看程序运行结果并与手工计算结果比较,看是否相同,填写任务记录单。 活动三 认识Python 基础语句 1.听教师讲解赋值语句、输出语句和常见比较运算符。 2.完成任务记录单上的活动三内容,将比较运算符和其代表的 意义进行连线。 1.请学生自学课本,认识IDLE Shell窗口和程序编辑器窗口。 2.演 示 打 开IDLE Shell和 Python 程序编辑器的方法:“开 始”菜单—Python—IDLE一文件一新文件,并演示输入代码 print("hello,world!") 。 提醒学生需要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代码, 完成后按回车键。学生尝试输入相同的代码,并通过同桌互助的方 式进行初步纠错。 3.演示运行代码,组织学生运行代码。 演示打开“鸡兔同笼问题验算器 .py” 程序文件的方法,请学生 运行程序并记录运行结果。教师巡视,帮助部分在操作上存在困难 的学生。 根据“鸡兔同笼”程序文件, 一步步讲解Python的赋值语 句、输出语句、常见比较运算符等,重点讲解输出语句。在Python 中,使用print() 可以实现1个或多个对象的输出,多个对象之间用 英文逗号分隔。输出的对象可以是数字或字符串,字符串需要放在 英文单引号或双引号之中。 组织学生完成任务记录单上的活动三内容,巩固对比较运算 符的认识。 体验在Python自带的IDLE Shell的环境中学习代码的输 入和运行。帮助学生理解程序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运行的环境,提升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体验程序运行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程序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