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 / 湘科版(2024) / 六年级上册(2024) / 单元主题二 过程控制新朋友 / 活动二 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 编号:24190458

湘科版(2024)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活动二 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26 科目:小学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控制,时间,实验,自动,编程,提醒
预览图 1
小学信息技术
编写时间: 2025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25 年 月 日至 日 年级: 6年级 总序第 个教案 课 题 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共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于时间的控制方式的概念、特点及生活中的典型应用。 2. 掌握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 1. 理解基于时间的控制方式的核心原理———通过设定时钟阈值触发控制命令。 2. 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明确需求→确定控制原理→准备器材→编写程序→测试优化。 教学难点 将生活中的控制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方案(如把“学习休息循环”转化为编程逻辑)。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 学 过 程 课前、课中反思 一、导入新知 1. 情境激趣:播放短视频,内容涵盖智能冰箱调温、农田自动灌溉、工厂流水线运作等场景,提问:“这些场景中,是谁在‘指挥’设备自动工作?它们有什么共同优势?” 2. 引出课题: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这些都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功劳,它让生活更便捷、生产更高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基于时间的控制方式 1. 概念认知:展示电子闹钟、学校打铃系统、微波炉、路灯控制器的实物图片或示意图。教师总结:“像这样以时间为控制变量,当系统时钟达到设定值时触发控制命令的方式,就是基于时间的控制方式。” 2. 实例解析:出示“学校自动打铃控制时间线”讲解:“系统预先存储时间节点,时钟运行到对应时间就会触发铃声,无需人工操作。” 3. 互动思考:“开动脑筋”环节,先由教师示范举例:“比如智能电饭煲,设定煮饭时间为30分钟,时钟计时结束后会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再让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每组发言人分享1个生活实例及控制过程(如自动喂鱼器、定时插座、手机闹钟等),教师点评补充。 (二)、 设计制作时间提醒器模型 1. 明确需求:出示流程示意图(学习40分钟→休息10分钟,循环3次),提问:“这个提醒器需要实现哪些功能?”(触发后显示提示、播放声音、循环执行) 2. 探究实践: (1)、实验目的:设计制作时间提醒器模型,掌握“设定时间→触发功能”的编程逻辑。 (2)、实验设计:控制原理板书呈现“按键触发→主控板执行程序→显示屏显示文字+蜂鸣器发声”,强调“循环3次”的核心要求。 (3)、实验准备:每组发放主控板、编程计算机,操作员连接设备,记录员填写实验表格。 (4) 实验过程: ① 编程指导:出示流程图,聚焦“循环结构”和“时间等待”模块。 ② 测试优化:各组上传程序后,操作员按下A键测试,调试员观察是否出现“文字显示错误”“声音不播放”“循环次数不对”等问题,记录员标注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声音不响检查蜂鸣器连接,循环错误检查模块嵌套)。 3 改进思考:“开动脑筋”环节,提出引导问题:“如果想让提醒器更实用,还能加什么功能?”(如调节音量、自定义时长、添加LED灯提示、暂停功能等),小组讨论1分钟,分享改进思路,教师记录关键想法。 (三)、 模拟洗衣机控制过程 过渡:“时间控制不仅能提醒我们,还能指挥复杂设备分步工作,比如自动洗衣机。” 1. 原理分析:出示“自动洗衣机控制流程图”,讲解:“洗衣机按‘进水→洗衣→排水→脱水→报警’的顺序执行,每个步骤都有固定时间,这就是基于时间的分步控制。” 2. 探究实践: 实验目的:模拟洗衣机分步控制过程,理解多步骤时间控制的编程逻辑。 3. 实验设计:控制原理简化为“按键触发→按顺序执行多步骤→蜂鸣器模拟不同操作声音”。 4. 实验过程: ① 编程重点:教师强调“顺序结构”,指导学生按流程图拖拽模块,区分“进水声”“洗衣声”的不同音符选择,提醒“后台播放音符”与“停止后台播放”的配合使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