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事物特征的阅读方法。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北方农民及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精神价值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白杨树特征的分析 难点:欲扬先抑手法中"抑"与"扬"的辩证关系;写作中象征意义的自然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状物摹形———白杨树的特征解析 一、标题导入 提问:本文标题是《白杨礼赞》,由标题可见,作者赞美的事物是———白杨树。白杨树很普通的一种树,我们学校就有。而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读课文:寻找文中详细描写白杨树的段落。 二、文本研读 任务1:聚焦状物段落 齐读第3-5段,用"△"标出描写白杨树形态的动词,用"○"标出形容词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描写角度 关键词句 体现的特征 树干 笔直的干,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挺拔、正直 树枝 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 团结、进取 树叶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 积极、向上 任务2:品析语言特色 重点分析比喻句:"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讨论:"银色晕圈"和"淡青色"仅仅是颜色描写吗? 预设:准确写出了白杨树树皮上淡青色的银色晕圈中自然、轻微地呈现的状态,既表现了颜色的柔和与层次感,又暗含了白杨树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提问:从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从本段中找出能表现其内在品质的词语。 预设:内在品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点拨:本段中用“力争上游”总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并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作者通过"形→神"的描写路径,不仅写出白杨树的外在形态,更赋予其内在精神,这种"见物及人"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任务3:梳理文章线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能发现作者像这一段一样,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吗?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生齐诵) 提问:“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的语句中出现了4次,有何作用? 预设:“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行文的感情线索,也就是说,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 提问: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用词的变化。从“那”到“这”,从“实在”到“决不是”,从“赞美”到“高声赞美”,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的。这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任务4:感知文章结构 指名读1—2段,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接着却不写白杨树怎样"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为什么? 景物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意思)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讨论交流) 预设: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写法。 四、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描写白杨树特征的5个关键词句,批注其表达效果 2.观察校园中的一种植物(如松树、竹子),用200字描写其形态特征 第二课时: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与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再读一读课文,作者真的只是赞美白杨树吗?预设:不是。请从文字中找到你的证据。 二、深度探究 任务1:解密象征意义 小组合作完成"象征密码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