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第16课 三国鼎立 / 编号:21320922

【名师课堂】七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精品课件

日期:2025-10-05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曹操,之战,官渡,三国,赤壁,刘备
预览图 1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中国古代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4年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 黄巾起义 天灾人祸 群雄割据 依靠地方豪强镇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时空观念:识读形势图了解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与三国鼎立形成的等基本史实;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能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并学会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进步性。 家国情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社会进步。 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本课知识结构 一、官渡之战(P92-93) 二、赤壁之战(P93-95)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P95-97) 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1)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材料:曹操《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1)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2)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唯才是举,实施屯田,势力逐渐壮大; (3)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袁绍 曹操 东汉末年形势图 曹操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材料: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或、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太祖遂至洛阳…天子假太祖节钱,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辗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曹操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 枣祗 、 韩浩 等议,始兴屯田。” 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屯田组织性强,耕地面积大,应用先进耕作方法,劳动生产率较高,财政收入率也较高。 2、概况 (1)时间: (2)交战双方: 曹操 公元200年 (4)特点: 曹操以少胜多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袭击粮囤 袁绍 (3)战术: (5)结果: 歼灭袁绍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PK 许攸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乌巢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图 曹操 曹操像 思考:曹操在统一北方 后有何壮心 曹操怀有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材料:曹操《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图 曹操 刘璋 刘表 张鲁 刘备 孙权 刘备字玄德。汉远支皇族。东汉末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初期四处投奔,以仁义著称,得大量猛将、谋士辅佐,实力较强。 孙权字仲谋。继其父兄孙坚、孙策基业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孙权 刘备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像 诸葛亮历史画像 材料: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东汉末年,隐居隆中,静观世变。207年, 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合作探究: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却以多败少? 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广结人才;实行屯田,使军粮有了保证;在战争中,能谋善断,焚毁袁绍军粮,取得胜利。 赤壁之战:曹操人数虽多,但士兵不习水战;本人又骄傲轻敌;孙、刘联军采用正确战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