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刘秀即汉光武帝,下列对他表述正确的是( ) A.他领导过农民起义 B.典故“楚河汉界”与他有关 C.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并参加了“鸿门宴” D.他是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2.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的原因是( ) 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 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3.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5.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6.创立宗教组织“太平道”,组织策划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 A.张角 B.陈胜 C.王莽 D.刘秀 7.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 D.东汉政府镇压了黄巾起义,并巩固了政权 8.造成东汉后期拥有军政大权的州郡长官乘机扩大武装力量,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政权的历史原因是( ) A.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外戚和宦官专权 C.黄巾起义使东汉名存实亡 D.皇帝年幼无知 9.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不属东汉“王朝周期”的选项是( ) A.文景之治 B.外戚宦官专权 C.光武中兴 D.黄巾起义 10.以下史实不正确的是( ) A.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B.东汉后期以后,外戚势力膨胀 C.太平道的创立者是王莽 D.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1.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D.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东汉从此振兴 12.《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 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 时期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3.我国古代早期,早期发动农民起义时,往往利用迷信或宗教进行组织发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利用哪一宗教进行发动的?( ) A.太平道 B.五斗米道 C.佛教 D.基督教 14.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权的( )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纂位 D.联盟征战 15.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王莽夺权 D.光武中兴 16.东汉中期以后,交替专权的是(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 17.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A.统治者“改制”失败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C.民族矛盾尖锐 D.灾荒连年 18.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84年,张角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的鲜明特色是( ) A.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B.提出了鲜明的口号 C.利用宗教发动 D.精心策划准备 19.《后汉书》记载,(公元1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