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编号:24024020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04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统一,材料,皇帝,秦朝,史料,任务
预览图 5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知道秦朝统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识读历史地图、阅读文字史料,知道秦朝的统一及历史意义,学会识读历史地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史料,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识读图片、地图,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会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研读史料法、表格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教学资源 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看视频:千古一帝秦始皇 设问: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灭六国 1.背景 任务一:阅读教材P52内容,概括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二: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 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 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 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 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 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 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总结归纳:原因:①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春秋战国过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 ②商鞅变法,增强国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③秦王嬴政,积极筹划:秦王嬴政即位后, 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④嬴政用人,只重才能 2.经过 任务二:识读地图,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并说明秦灭六国采取的策略。 秦灭六国形势图 秦灭六国时间和路线: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3年灭楚———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1年灭齐 合纵连横形势 策略:合纵连横、各个击破 3.意义 任务三:完成秦朝建立的基本概况,结合地图,概括秦统一全国有何意义? 秦建立时间: 公元前221年 都城: 咸阳 建立者:嬴政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原因 任务一:秦朝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吸取哪些教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的原因: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2.内容 (1)皇帝制度 任务二:阅读史料,思考秦始皇是如何避免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状况的再现? 材料一:臣(廷尉斯)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一体现了皇帝独尊、材料二体现了皇权至上、材料三体现了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 点拨提升: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 任务三: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思考秦始皇是如何分中央职权,更高效地处理国事? (3)郡县制 任务四:面对秦朝如此大的疆域,秦始皇是利用什么方法管辖地方的? 材料: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