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编号:24024027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04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战国,时期,史料,教材,通过,商鞅
预览图 5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新教材分析 新教材新变化: 1.2024版七年级新教材在单元主题、课时标题、每课小标题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如第6课标题变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3目小标题由“都江堰”变为“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6课新增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情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等;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第6课引语旁配有《战国策》书影、新增了秦国铜虎符、山东齐长城、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铜冰鉴等文物图片,使历史更加生动。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识读地图图片、研读史料等学生活动,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史料、小组讨论等学生活动,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影响,认识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但是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 4.通过观看图片、研读史料,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都江堰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表格整理法、研读史料法 教学资源 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看视频:中国通史———战国七雄 材料:“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 ———刘向《战国策》 设问:随着频繁的战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二、战国七雄 1.战国的由来 任务一:阅读教材导言、注释,“战国”这一名称是怎么得来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年代? 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记载了战国历史,“战国”这一名称因此书而得名,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名称。 2.战国的变化 任务二: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思考: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3.战国的开始 任务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分别是指什么事件?从政治斗争性质来看,反映了哪一新兴阶级夺取政权? 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 田氏代齐: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性质: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读地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 4.著名战役(跨学科:历史+语文) 任务四: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你能列举三例吗?并与对应成语故事连连线吧。 深入研究:请你讲一讲“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 桂陵之战: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