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编号:21483270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战国,时期,战争,变法,春秋,之战
预览图 7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 战国七雄 2 商鞅变法 3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 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 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诸侯国数量变少,局部统一趋势加强 田氏代齐是发生在战国初年由齐国的大贵族田氏家族篡夺姜姓成为齐国诸侯的事件。 晋国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田氏代齐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分封制度完全崩溃 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一、战国七雄 赵 燕 秦 齐 魏 韩 楚 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燕 秦 楚 韩 齐 赵 魏 灭亡时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战役 参战兵力 时间 交战区域 春秋 城濮之战 楚军约4万 晋军约3万 一天 城濮 战国 桂陵之战 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一年 邯郸、桂陵 马陵之战 齐军约10万 魏军约10万 今郯城、莘县、大名、鄄城、范县、濮县等 长平之战 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 三年 长平 思考:对比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典型战役,概括战国时期战役的特点? 材料: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 战国形势图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争性质 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相关史事》 材料二:(长平之战)前261年秦攻赵。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 材料三:争城以杀,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积极:客观上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二、商鞅变法 推行变法改革 假如你是战国时期某国的国君,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河山以东强国六……周室衰,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遏之(被当作野兽对待)。 ———《史记·秦本纪》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秦国变法原因:西陲小国,诸侯卑秦 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求贤如渴。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变法 改革的 根本原因 改革的 直接动力 变法改变的是生产关系 瓦解旧制度,确立新制度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