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清单 一、基本信息 课文标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周晔 出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周晔作为鲁迅的亲侄女,为怀念鲁迅而写。 二、字词解析 1、多音字 挨:āi(挨门挨户)/ ái(挨打) 更:gēng(半夜三更)/ gèng(更多) 扁:biǎn(扁担)/ piān(扁舟) 号:háo(怒号)/ hào(号召) 扎:zā(包扎)/ zhā(扎破)/ zhá(挣扎) 2、近义词 追悼———哀悼 爱抚———抚摸 爱戴———尊敬 羞愧———惭愧 慈祥———慈爱 保存———保留 深奥———深刻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3、反义词 羞愧———自豪 爱戴———憎恶 团聚———离别 慈祥———严厉 深奥———浅显 枯瘦———健壮 4、重点词语解释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三、课文内容及结构 1、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伯父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第二部分(2-3自然段):写伯父谈《水浒传》和讲“碰壁”的事。 第三部分(4-13自然段):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的事。 第四部分(14-25自然段):写伯父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26-27自然段):写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事。 2、主要内容及小标题 (1)趣谈《水浒传》:伯父和我谈《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启发我认真读书。 (2)笑谈“碰壁”:伯父借“碰壁”这件事,幽默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喜放烟花:除夕放花筒时,伯父表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 (4)救助车夫:伯父在寒冷的夜晚救助了一个受伤的黄包车夫,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关心女佣:伯父关心女佣阿三,体现了他对身边人的关怀和尊重。 3、重点句子解析 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是伯父对“我”说的一句话,他用“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用“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这句话既幽默又深刻,表达了伯父对旧社会的不满和斗争精神。 ②“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是伯父在谈《水浒传》时说的话,他通过自嘲的方式,委婉地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同时也鼓励“我”要认真读书。 ③“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这句话描写了伯父在救助车夫时的表情变化,从慈祥愉快变得严肃,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四、人物形象分析 伯父鲁迅先生: 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对“我”的教育循循善诱;他痛恨旧社会,敢于揭露和批判;他关心劳动人民,对黄包车夫和女佣阿三都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我”: “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在伯父的启发下,“我”逐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努力改正自己读书不认真的缺点。同时,“我”也被伯父的高尚品质所感动,对他充满了敬爱和怀念之情。 五、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