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这片美丽的草原叫松潘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里景色宜人、生机盎然,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松潘草原也是红军长征中过草地的地点之一,因为环境恶劣,很多战士在这里饿死、病死,所以这片草地也被称为“吃人的草地”。 长征背景 根本原因:最终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直接原因:①在粉碎敌人 “围剿” 已无可能的情况下战略转移以重开革命新局面 ②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后,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更大压力 ③“九一八” 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任务 过草地相关资料 过草地被称为“死亡行军”,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 草地表面看是水草交织的草甸,但下面却是深不见底的黑色泥潭。人或马一旦踩破草甸陷进去,几分钟内就会被吞噬。草原天气瞬息万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狂风暴雨,甚至会在八月下起冰雹和大雪。夜间气温降至零度左右,战士们衣单体薄,难以御寒。 长征进入草地前准备的干粮,在几天内就消耗殆尽。战士们只能“吃”一切可吃之物。粮食吃完后,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草根充饥。但草地上很多野菜有毒,误食后会腹胀甚至死亡。后续部队连野菜都找不到,只能煮皮带、枪带、皮马鞍等一切含有皮质的东西来果腹。 由于饥饿、疲劳和寒冷的折磨,战士们体质极度虚弱,伤病员极多。草地的水大多由腐烂的水草形成,含有毒素,喝了会导致腹胀、腹泻,加速体力衰竭。而且长征途中几乎没有有效的医疗条件,很多战士因为小小的伤口感染或一场痢疾就牺牲了。 金色的鱼钩 初读课文 01.基础通关 词 语 积 累 青稞(kē):麦子的一种。 颧(quán)骨: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颜面骨。 威胁(xié):威逼胁迫。用威力使人服从。 搪(táng)瓷碗:表面涂有珐琅的金属制碗。 词 语 积 累 鱼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搀扶(chān):牵挽扶持。 收敛(liǎn):检点行为,约束身心;停止、减弱或消失。 奄(yǎn)奄一息: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到了危险关头。也比喻某种事物行将灭亡。 词 语 积 累 抽噎(yē):泣声低沉如咽。 瞻(zhān)仰:仰望,恭敬地看;敬仰,仰慕。 再读课文 0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交写老班长的外貌及“老班长”称呼的由来。 课文梳理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为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老班长用弯针做了一个鱼钩钓鱼,让战士们喝上了鱼汤。但“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鱼。 第四部分(第6-19自然段):详细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老班长说服的过程。 课文梳理 第五部分(第20-22自然段):“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只好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鱼汤。 第六部分(第23-24自然段):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因为太过虚弱而牺牲,“我”收藏了老班长的鱼钩,打算日后供后代瞻仰。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学 习 提 示 聚焦人物 03.感悟品质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