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多读多背:在复习阶段,重新认真朗读课文,做到流利通顺。对于经典段落要背诵,这样在阅读题目时能迅速回忆起相关内容,帮助理解。例如《将相和》中的几个故事片段,背诵后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有更深刻印象。 2.概括内容:读完课文,用简洁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找出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草船借箭》,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巧妙安排草船借箭;结果是诸葛亮成功借箭,周瑜自叹不如。 二、分析题目类型,精准作答 1.字词理解题:如果题目考查字词含义,一是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比如在《父爱之舟》中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 这里的 “朦胧”,联系上下文可知是指 “我” 在半睡半醒、意识不太清晰的状态。二是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解释方法,如近义词替换、反义词否定等。 2.句子赏析题:首先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若有比喻,要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例如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把松鼠尾巴比作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尾巴的形状和作用。其次关注描写方法,如人物描写中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如《慈母情深》中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通过对母亲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深刻地表现出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 “我” 的爱。 3.内容概括题: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或者抓住关键段落、语句进行提炼。比如概括《落花生》一文内容,就是围绕一家人谈论花生的经过,揭示了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4.人物形象分析题: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在《将相和》中,蔺相如面对秦王时的勇敢机智,如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以及他对廉颇的避让,体现出他顾全大局的品质;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则表现出他知错能改的特点。 三、检查答案,完善表述 1.答案完整性:检查回答是否完整,有没有遗漏要点。比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是否涵盖了重要情节。 2.语言准确性:确保答案表述通顺、准确。避免错别字和语病,用词要恰当。例如赏析句子时,描述要符合语文规范,不能过于口语化。 一、(23-24六年级上·香洲期末)课内文段阅读 慈母情深 (节选)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栗,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在母亲和“我”的对话中,她的语言十分短促,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时间很紧迫 B.环境很嘈杂 C.母亲工作忙 D.母亲很生气 2.精阅文本,场景里的细节总能打动我们的心,请填写以下表格: 场景 细节 “我”的感受 “我”向母亲要钱 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3.下面对母亲和工友的对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工友的话突出了母亲挣钱不容易。 B.母亲的话突出了母亲的嗓门大、口才好。 C.母亲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