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 编号:22289436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34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2-06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日本,遣唐,唐朝,仲麻,阿倍,中国
预览图 1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地图等史料,梳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东罗马帝国、大食交往的史实及及唐朝文化对各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等史实,了解唐朝中外交流的盛况,构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运用图片、史料等,全方位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的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家国情怀) 2022版课程标准: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入新课 唐朝是当时世界大国,在世界上享很高的声望,因此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于是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概况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每批都 达到百人以上,最多的一批超过500人。 东汉时期 已经派遣使者往来中国 隋朝 日本先后4次遣使中国,称“遣隋使” 唐朝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批超过500人。 唐高宗时,唐与日本水军在朝鲜半岛爆发了大规模海战,结果日本惨败而归。战败的日本亲身体会到唐朝的强大,于是开始全面效法唐朝制度,这样,一批又一批遣唐使被派往大唐。 2.目的 材料1:大唐国者,法式定备(法律、制度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日本书纪》 材料2:日本有识之士……一度接触到优秀的中国文化……热狂地试图汲取、模仿。遣唐使的派遣就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手段。 ———(日)木宫泰彦著《日中文化交流史》 遣唐使葬身大海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大唐是个法律完备、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 3.特点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来华的行为有何特点? 材料3: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先后正式派遣的遣唐使为12次。每次人数少则100多人,多则500人左右。遣唐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外交、学术、科技、工艺、音乐、美术、航海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历经重重波折抵达大唐,献出生命的多达千人。派出的48艘船只,沉入海底者12艘以上。———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材料4∶(唐朝政府)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名成太学"的阿倍仲麻吕得吏部奖掖,授校书郎,深得玄宗、肃宗的信任,多次升迁,官至从三品秘书监。———《日本书记》齐明天皇五年引《伊吉博德书》 规模大 次数多 时间长 素质高 汉名晁衡,字巨卿。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公元770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 4.代表人物 李白《哭晁卿衡》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物 人 接 链 阿倍仲麻吕(698—770),日本奈良人, 717年,阿倍仲麻吕成为遣唐留学生,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阿倍仲麻吕在唐期间曾任洛阳司经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等职。因其德才兼备,诗文俱佳,得到唐玄宗赏识,后被任命为秘书监,常在玄宗身旁侍奉。因羡慕中华礼仪,取汉名“晁衡”。 753年,晁衡从苏州启航回国,但途中遇到风暴,随风漂流到了安南。755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