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课内阅读 课内文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记录文字的材料 不足之处 龟甲、兽骨,青铜器 不方便记录 2.成语“学富五车”最初是形容书很多。当时的书的材质是:( ) A.兽骨 B.竹片 C.帛丝 D.纸张 3.关于这段话的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 B.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很不方便 C.我们的书写材料很丰富 D.纸张发明之前,用帛写字最轻便 可爱的燕子飞行的燕子让你想到了课文《燕子》,请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4.如果给这段话描绘的画面起个名字,最恰当的是( ) A.燕子外形图 B.春光燕子图 C.燕子飞行图 D.燕子休息图 5.语段中“赶集似的聚拢来”写出了( ) A.春天万物复苏,许多植物争着抢着快速生长。 B.春天来了,植物们都聚集到一起。 6.想象画面:“光彩夺目的图画”由轻风、 、 、花、 、叶、 共同构成,借助句中修饰词语的提示,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看着满池的荷花,你想起了学过的课文《荷花》,阅读语段并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7.根据语段内容,补全下面的导图。 8.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把荷叶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 和 的特点。(课后3题变式) 9.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结合语段写出你的理解。(课后2题变式) 课内阅读。 蜜 蜂(节选) ①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实验。 ②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0.作者做这个实验是想验证 。 11.第②段主要写的是( ) A.实验的目的 B.实验的过程 C.实验的结论 12.将法布尔在实验中的做法与这样做的原因连一连。 A.把蜜蜂放在纸袋里 ①路途遥远,使结果更准确 B.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②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C.带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③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D.给蜜蜂做上白色记号 ④让蜜蜂不明方向 13.作者放飞蜜蜂后,观察到了什么? 又是怎么想的?请完成填空。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从表格中,我发现作者把实验过程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