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课 生活垃圾的利用 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课程意义 本课内容属于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中第四学段 (7—9 年级)的任务群 6:工业生产劳动。在本学段中,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通 过利用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劳动观念方面: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的意义;在劳 动能力方面:掌握制作纸板凳的工具的操作方法,养成安全、规范地进行工业生产 劳动的劳动习惯,养成合理利用材料、环保节约的劳动意识;在劳动习惯和品质方 面:通过对废旧纸箱进行改造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劳动精神方面: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培育精 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1.行为目标: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设计加工改造,变废为宝;掌握制作纸板凳 的一般流程;规范使用美工刀等工具进行纸加工。 2.认知目标:树立环保节约的劳动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1.重点:掌握制作纸板凳的一般流程;规范使用美工刀等工具。 2.难点:掌握制作纸板凳的一般流程。 1.课时:1~2 课时。 2.场地:劳动实践活动室。 3.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废旧纸箱、美工刀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废旧纸箱。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教学步骤: 1.学生默读书P70“劳动最光荣 ”板块的文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随机抽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 共识,但是污染环境的行为仍在不断发生,比如我们不经意间丢弃一张废纸、一块 旧电池。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生活垃圾的利用开始,保护环境,保护 地球。 设计意图:了解垃圾的种类,为寻找可利用的垃圾做准备。 教学步骤: 1.教师用PPT 展示多种常见的生活垃圾的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怎样将这些垃圾分类吗? 3.教师随机抽学生分享,并指导学生填写书P71 的表格。 设计意图: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垃圾分类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你知道垃 圾分类具体有哪些好处吗? 2.教师随机抽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填写书P71 的表格。 3.教师 PPT 展示垃圾分类的好处。(可参考以下内容) 垃圾分类的好处: ①可以防止对空气的污染。 如果生活垃圾中的剩饭剩菜、瓜皮果皮等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焚烧,水分 多,热值低,便会导致炉温难以控制,从而引起排放烟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其中就 包括致癌物二噁英。经过垃圾分类,将高含水率的厨余垃圾分离,可以提高其他垃 圾的焚烧热值,降低垃圾焚烧二次污染控制难度。 混合垃圾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甲硫醇、甲硫等气体。垃 圾分类后,则可有效减少该类气体的产生,有利于我们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 ②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未分类的混合垃圾由于含有大量易腐垃圾,极易产生渗沥液。渗沥液处理起来 十分棘手,而且要花很大的代价。如果渗沥液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不及时,有害 成分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的健康。垃圾分类可有 效减少渗沥液产生,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③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占。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如果随意堆放或者无序填埋,有些物质数十年 甚至上百年都不会降解。未分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就会 失去利用价值。通过垃圾分类,把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来,可减少35%以上的 垃圾处理量,有效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占用。 ④可以提高易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中的剩菜剩饭、瓜皮果皮、过期食品、花卉绿植等垃圾是可以制成 “营养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