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六单元 /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 编号:23868466

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9-17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唐僧,西游记,孙悟空,专题,大圣,空的
预览图 5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一、选择题 1.《西游记》结尾处有这样一段对话: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捎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一句,写出孙悟空并未真正屈服于唐僧的高傲心态。 B.孙悟空建议唐僧趁早把金箍儿打碎,体现了他对金箍的畏惧,也表现出其可爱的一面。 C.唐僧解释金箍是用来制约孙悟空的,说明即使本领再高强的人也需要遵从法规的约束。 D.金箍消失表现了孙悟空的“成长”,历经磨难与艰辛终于成熟,已经学会了自我约束。 2.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B.《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C.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他的兵器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他忠诚不贰,为唐僧取经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D.猪八戒,法号悟净,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误投猪胎。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等,但他不失忠勇和善良,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3.下列关于“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的描述及感悟,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圣在打斗中不断变换法象,上天入地,这表明做事应审时度势,灵活处理。 B.小圣在打斗时能够发现大圣变换的法象并有效应对,这表明要善于观察和推理。 C.大圣能够想到变成托塔天王的形象,瞒过众神,这表明做事要有勇有谋。 D.众神合力配合小圣围捕大圣,这说明要团结一致,重视集体的力量。 4.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分工完成了名著“专题读书卡”任务,小雅作为组长,负责对成员的四组读书卡进行审核,发现下面专题归类整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徒专题 (师)(徒)须菩提祖师、唐僧———孙悟空 寿镜吾、藤野先生———鲁迅 阿龙纳斯———康塞尔 B.《西游记》观音帮忙解难专题大闹黑风山 大闹五庄观 大战红孩儿 通天河降妖 黑水河擒怪 C.路线(顺序)专题【西天取经路线】五行山———黑风山黑风洞———黄风岭黄风洞———万寿山五庄观———宝象国碗子山波月洞———车迟国三清观———通天河———火焰山———小雷音寺———狮驼岭狮驼洞【潜艇海底漫游】海底平原漫步———海底葬礼———章鱼袭击———击杀儒艮———冰山封路 D.《西游记》的“三”专题车迟国斗法除三妖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 二、填空题 5.填《西游记》人名,补足歇后语。 (1)(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 )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3)( )坐天下———毛手毛脚 (4)( )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5)(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6)(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请在“名字趣谈”的空格中填入恰当内容。 孙悟空的形象随着名称的变化逐步丰满。他在花果山称王时,被尊为“ ”,表现了追求美好的天性;在大闹天宫时,自称“ ”,宣扬了蔑视强权的思想;在拜唐僧为师时,得名“ ”,一路斩妖除魔,西天取经,彰显了勇往直前的精神。 7.《西游记》全书共 回,第一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 的故事;第二部分(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写了如来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