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秋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对萧瑟荒凉的秋景的描写,体现了“逢秋悲寂寥”的情感。 B.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等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诗中的“排”字是“排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D.这首诗前两句先引出自己的见解,后两句推出“证据”,全诗一论一据,明朗刚健。 2.同为写“秋”,《秋词》和《天净沙 秋思》却传达出不一样的诗情。下面是新月文学社编辑的品诗笔记,请找出有错误的一项( )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读诗方法 秋词 天净沙 秋思 A.知作者 唐 刘禹锡 元 马致远 B.会朗读 读出激昂的语调,明快的节奏。 读出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节奏。 C.赏画面 秋日暖阳下,“一鹤”凌空飞起,直冲云霄。 秋风夕阳中,“断肠人”骑着瘦马,独行古道。 D.明情感 借“一鹤”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寥的悲苦心情。 借“昏鸦”“瘦马”,抒发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A.A B.B C.C D.D 3.对《夜雨寄北》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实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4.阅读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不自哀”中“僵卧”写出了诗人的老病,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了诗人凄凉的境地。 B.“尚思为国戍轮台”,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仍想着为国家守卫边关。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傍晚时分,诗人躺在床上静听着窗外的风雨,那声音进入了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四句中“犹嫌束”写河流的奔腾壮阔,“不解平”写山脉的平坦如砥。 D.全诗可以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填空题 6.李商隐《夜雨寄北》这首诗多数人认为是写给妻子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切的 。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7.诗可怨。怨者,冤也。心中不平,自然要鸣之于外。而以诗鸣不平,以诗言志抒情是文人骚客抒发内心的重要方式,更是诗教中国亘古至今的文化传统。 请为每首诗词找出对应的感情和语调,将正确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B.《泊秦淮》杜牧 C.《石壕吏》杜甫 D.《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①自嘲自讽,人生无奈 ②思古幽情,兴亡之感 ③为国捐躯,慷慨激昂 ④悲国悯人,沉郁顿挫 A. B. C. D. 三、名句名篇默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