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 营造清朗空间 / 编号:23884433

营造清朗空间 ( 课件26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18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网络,信息,能力,内容,未成年人,环境
预览图 0
(课件网) “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新课导入 国家为什么要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新华社2025年7月15日电: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深度和范围,持续深入整治网上危害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乱象,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呼吁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网民共同抵制网上涉未成年人乱象问题,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3.2 营造清朗空间 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知 识 探 究 生活观察 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奶奶和爸爸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因为:奶奶只看到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爸爸只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益处。他们都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网络。 我们应该理性、适度的使用网络,既要认识到网络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又不能因沉迷网络而忽视正常的生活。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媒介素养较低。 思考:采取上述做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分析 某短视频APP宣布一项举措: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进入后无法退出,且无法观看直播,仅能观看平台精选的适宜青少年的内容。 ①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名词解释 媒介素养的含义: 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 媒介素养的内容: 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知识拓展 思考:当你看到以下弹窗,会点击进入吗? 是否浏览网络内容? 选择能力 网络内容是否合适? 理解能力 网络内容是否正确? 质疑能力 网络内容是否有用? 评估能力 探究与分享(P20) ②学会选择网络信息,学会 “信息节食”。 忘记打篮球 没时间看书 没时间写作业 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上面的问题?对你有何警示? 减少上网时间,他们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失眠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 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 相关链接 网癌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情境探究 小李上网时看到了以下信息: ★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孩子的天赋。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 ★加碘酸钾的盐是一种毒盐。 小李看完信息后,立马转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思考:小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上述网络信息未经核实,且严重不符合生活常识,属于网络谣言。他的做法属于传播网络谣言。 谣言:红心柚子是染色的 网络暴力 网络诈骗 网络上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观察图片 思考:对于上述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办? 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①注意信息出处。 ②关注官方信息。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 ⑤向他人求助。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材料分析 2025年4月12日,据警方通报,所谓“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视频系网络谣言,由网民徐某某与其同事薛某共同策划、编造脚本、摆拍,并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两人及涉事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思考:网络是个虚拟空间,我们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