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 夯实法治基础 / 编号:23888808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法治,要求,权利,保障,良法,生活
预览图 9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
(课件网) 4.1夯实法治基础 CONTENTS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重难点 03 教学过程 04 板书设计(建议) 教学目标 0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法治意识培养 深入理解法律精神,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提升个人法治素养,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法治价值认同 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支持并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做法治的传播者和维护者。 教学过程 03 1. 早上来上学,为什么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2. 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了假货,你会怎么办? 3. 为什么学校附近不允许开设网吧? (有《道路交通安全法》) (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从出行、消费到成长环境,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法律的影子。正是这些规则,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保障着我们的权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法治。 一、法治的作用(为什么重要?) 个人层面:法治保障生活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保障了爸爸妈妈工作中获得报酬、休息休假的权利。 《食品安全法》守护着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材料二:6月10日凌晨,陈某志等5人与陈某亮等4人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聚餐饮酒。期间,2时40分,陈某志对下班后在同店就餐的王某某(女,31岁)进行骚扰,遭拒后伙同马某齐(男,25岁)、陈某亮等人,对王某某、刘某某(女,29岁)等4人进行殴打,2时47分逃离,2时55分4名被害人由120送医。陈某志等人因搭讪被拒在唐山烧烤店对几名女子公然行凶,致王某某、刘某某轻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③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P47二 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P44 二、法治要求 · 反面例子:古代“刑不上大夫”的法律不是良法。 · 正面例子:我国不断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网络保护”章节,适应时代发展,保护青少年,这就是追求良法的体现。 法律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 1、法治的要求: 二、法治要求 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权利和机会。 实行善治 1、法治的要求: 生活例子:很多城市在出台养犬管理条例、调整地铁票价前,会举行听证会,听取市民的意见。这就是善治的体现。 探究与分享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反家庭暴力法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 思考:有了法律制度是否就意味着就有了法治呢? 良法 善治 + = 法治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子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000多年 封建专制历史 1840年后 变法改制、救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