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1夯实法治基础 CONTENTS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重难点 03 教学过程 04 板书设计(建议) 教学目标 0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法治意识培养 深入理解法律精神,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提升个人法治素养,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法治价值认同 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支持并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做法治的传播者和维护者。 教学过程 03 1. 早上来上学,为什么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2. 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了假货,你会怎么办? 3. 为什么学校附近不允许开设网吧? (有《道路交通安全法》) (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从出行、消费到成长环境,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法律的影子。正是这些规则,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保障着我们的权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法治。 一、法治的作用(为什么重要?) 个人层面:法治保障生活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保障了爸爸妈妈工作中获得报酬、休息休假的权利。 《食品安全法》守护着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材料二:6月10日凌晨,陈某志等5人与陈某亮等4人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聚餐饮酒。期间,2时40分,陈某志对下班后在同店就餐的王某某(女,31岁)进行骚扰,遭拒后伙同马某齐(男,25岁)、陈某亮等人,对王某某、刘某某(女,29岁)等4人进行殴打,2时47分逃离,2时55分4名被害人由120送医。陈某志等人因搭讪被拒在唐山烧烤店对几名女子公然行凶,致王某某、刘某某轻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③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P47二 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P44 二、法治要求 · 反面例子:古代“刑不上大夫”的法律不是良法。 · 正面例子:我国不断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网络保护”章节,适应时代发展,保护青少年,这就是追求良法的体现。 法律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 1、法治的要求: 二、法治要求 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权利和机会。 实行善治 1、法治的要求: 生活例子:很多城市在出台养犬管理条例、调整地铁票价前,会举行听证会,听取市民的意见。这就是善治的体现。 探究与分享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反家庭暴力法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 思考:有了法律制度是否就意味着就有了法治呢? 良法 善治 + = 法治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子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000多年 封建专制历史 1840年后 变法改制、救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