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呼吸系统 5.14.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年级 八年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5.14.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一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第2课时的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和模型观察的方式,呈现呼吸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过程中胸廓和肋间肌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呼吸运动原理在生活急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关注健康,培养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通过观察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利用模型直观感受呼吸运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呼吸运动原理,理解人工呼吸的意义,培养关注健康、乐于助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利用模型观察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2.利用呼吸运动的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复习巩固】 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及肺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讲解:呼吸系统帮助我们从大气中摄取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吸系统是怎样从大气中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呢?人体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回顾上节知识,引入呼吸运动的学习。 新知探究 呼吸运动 呈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胸廓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什么是呼吸运动? 3.人体吸气时,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 4.人体呼气时,肺内气体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5.生活中急救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呢? 一、胸廓的组成 二、呼吸运动 追问:人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和呼气过程胸廓、肋间肌、膈肌以及肺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播放视频。 师生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总结: 讲解:呼吸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下列是呼吸运动的模型请你来填一填。 提问:这个模型分别模拟了胸廓的哪些结构呢? 展示空格。 吸气时,肋间肌、膈肌 ,膈顶 ,胸廓 ,肺 ,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 。 呼气时,肋间肌、膈肌 ,膈顶 ,胸廓 ,肺 ,肺内气压 ,肺内气体 。 过渡:吸气呼吸过程中,如何模拟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呢?观察: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目标:了解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及其原因。 器材:一种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步骤: 1.有同学制作了一种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模型的“胸椎” “胸骨”“肋骨”用木条模拟,“肋间肌”用橡皮筋模拟。他认为该模型能体现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 2.该同学用一只手固定“胸椎”,另一只手向上推动“胸骨”,模拟平静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及其原因;向下移动“胸骨”,模拟平静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小及其原因。 讨论:用这一模型能说明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吗?为什么? 提问:近几年,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各学校都加强了防溺水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你们知道对溺水人员要及时实施什么抢救措施吗?该措施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讲解:人工呼吸需要先将患者平躺,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使其张口,进行吹气,再松开患者鼻,施救者进行呼气,重复此操作,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运动。可见,人工呼吸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学以致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当异物进入患者气管而不能自行咳出时,救援者应立即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