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2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年级 八年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题 5.14.2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和实验探究的方式,直观呈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人体内发生交换的结果,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过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通过不断的提供氧气,参与细胞中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培养学生归纳、分析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说出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过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通过实验探究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理解氧气含量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经过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教学难点 1.设置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复习巩固】呼吸运动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 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无需考虑如何获得足够氧气的问题。但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我们会急促喘气或感到呼吸困难。潜水员嵌入水底工作时,还需要携带气瓶。气瓶可以为潜水员提供什么帮助? 提问:氧气进入人体肺泡后,是如何进入血液的,又是怎样进入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的?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回顾上节知识,说出潜水员携带氧气瓶是确保在水下环境中持续获得氧气以维持生命体征。引入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学习。 新知探究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提问:我们每天摄入的空气组成有哪些呢?不能利用的是空气中的哪些气体?我们呼出的代谢产物是什么气体? 展示空气成分组成: 追问: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分别有什么变化呢? 展示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目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器材:烧杯,吸管,洗耳球,澄清石灰水等。 步骤: 1.阅读下面的实验方案: (1)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通过吸管向其中连续吹气多次。 (2)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了,由此可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分小组讨论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 3.各小组提出改进意见,设计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并填入表14-1中。 思考: 1.本实验如何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的呢? 2.本实验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播放实验视频。 分析讨论: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追问:这样的变化对于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展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2-P64,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氧气与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交换与分子扩散有关吗?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些?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怎样的?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氧量变化是什么? 4.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怎样的?经过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氧量变化是什么? 5.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中,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在哪儿? 思考:向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水被染成红色;在厨房烧菜,香味能飘散到其他房间。这些都是分析扩散的结果。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交换与分子扩散有关吗? 分析可以看出氮气、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