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湘艺版(2024) / 二年级上册(2024) / 第六课 歌表演、听赏 / 剪羊毛 / 编号:24037274

【新教材】湘艺版(2024)二年级上册第六课《剪羊毛》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5-10-11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剪羊毛,歌曲,节奏,澳大利亚,音乐,演唱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歌表演、听赏》第1课时《剪羊毛》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歌表演、听赏》第1课时唱歌课。《剪羊毛》是一首源于澳大利亚的经典民谣,后广泛流传于全球,成为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必选曲目。歌曲以澳大利亚畜牧业核心劳作“剪羊毛”为主题,歌词生动描绘了牧民在丰收季节剪羊毛的热闹场景,如“洁白的羊毛像雪花,锋利的剪刀咔嚓响”,充满生活气息。其旋律明快活泼,节奏规整,融合了澳大利亚乡村音乐的轻松风格,既展现了牧民劳作的喜悦,也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期盼,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明快活泼、充满丰收喜悦的情绪,识别澳大利亚乡村音乐规整的节奏、明亮的旋律等特征,体会音乐中“剪羊毛”的热闹劳作场景与生活美感。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把握附点节奏与平稳的旋律走向,尝试模仿“剪羊毛”“抖动羊毛”等动作配合演唱,传递歌曲的劳作喜悦。 (三)创意实践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把握附点节奏与平稳的旋律走向,尝试模仿“剪羊毛”“抖动羊毛”等动作配合演唱,传递歌曲的劳作喜悦。 (四)文化理解 了解澳大利亚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特点,知晓“剪羊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劳作,初步理解民谣与地域生活的紧密关联,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丰收喜悦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掌握四二拍节奏与附点节奏。 2. 感受澳大利亚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歌曲描绘的“剪羊毛”劳作场景。 (二)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附点节奏的时值,避免节奏拖沓或过快。 2.将“劳作喜悦”的情感融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而非单纯唱准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羊毛吗?羊毛能用来做什么呀? 预设:见过!羊毛能做毛衣、围巾,特别暖和。 教师:那你们知道羊毛是怎么从羊身上取下来的吗?(展示牧民剪羊毛的图片/短视频)看,图里的人在做什么?他们的动作像在做什么? 预设:他们在用剪刀剪羊毛!动作好像在“咔嚓咔嚓”地剪东西。 教师:太聪明了!在遥远的澳大利亚,牧民们每年都会忙着剪羊毛,还把这个热闹的场景编成了歌曲———《剪羊毛》。大家猜猜,这首歌会用怎样的旋律,唱剪羊毛时的哪些趣事呢?那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听听澳大利亚牧民剪羊毛的快乐吧! 书写板书《剪羊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你们对澳大利亚有哪些了解?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走进澳大利亚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