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丰收歌舞 / 欣赏 丰收锣鼓 / 编号:24045778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锣鼓》(欣赏)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音乐,乐曲,学习,乐器,音色,民族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听赏与评述 A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判断是哪些音乐要输引起的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 B能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基本演唱形式;能分辨小型音乐的体裁与形式,简单描述他们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体裁与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能根据情感表达和生活需要,选用合适音乐。 C感知、体验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的风格,能做出恰当判断或反应。 D在聆听、体验音乐时能始终将听觉注意力指向音乐,活动中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先生创作的一首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乐曲借鉴中国民间锣鼓乐与吹打乐的音调与节奏,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喜庆丰收的欢腾景象。乐曲情绪热烈奔放,节奏鲜明,音色丰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构成了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本课欣赏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联想劳动与丰收场景,感受民族打击乐的独特魅力,并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节奏感强、气氛热烈的音乐感兴趣。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音乐听辨能力,能够感知音乐的基本情绪(如欢快、悲伤),并能进行简单的场景联想。然而,他们的持续注意力时间有限,对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及音乐结构缺乏系统了解,需要教师通过分段聆听、视听结合、实践参与等方式引导其深度聆听。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并辨别《丰收锣鼓》热烈、欢腾的基本情绪,并能通过聆听,初步辨识乐曲中主要的民族打击乐器(如锣、鼓、镲)和旋律乐器的音色。了解乐曲的结构,初步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曲的主题旋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2.能尝试演奏出教材谱例6中的典型锣鼓节奏,并能随音乐片段用声势动作或简单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3.通过欣赏乐曲,了解音乐源于生活,知道《丰收锣鼓》表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传统场景,感受民族音乐中蕴含的劳动热情与生活气息。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体验乐曲情绪的同时了解乐曲的结构,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主题的变化。 学习难点: 分辨主要民族乐器的音色,理解其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准确模仿和演奏典型的锣鼓节奏。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能听辨出锣鼓镲的音色 导入部分 1. 专注聆听,辨别乐器音色(锣、鼓、镲)。 联系生活经验积极回答(如:春节、庆典、舞龙舞狮)。 2.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产生欣赏兴趣。 1.师:同学们,在我们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前,请大家听一段声音。(播放锣、鼓、镲合奏的短促精彩片段)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通常在什么场合出现? 2.师:你们的耳朵真灵!锣、鼓、镲,这些热闹的打击乐器一响,往往就意味着有大事、喜事发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众多民族乐器合奏的、专门庆祝丰收的乐曲,它的名字就叫———《丰收锣鼓》!”(板书课题) 能否听辨出主要打击乐器音色,并建立与喜庆场景的初步联系。 1.能感受并辨别《丰收锣鼓》热烈、欢腾的基本情绪,并能通过聆听,初步辨识乐曲中主要的民族打击乐器(如锣、鼓、镲)和旋律乐器的音色。了解乐曲的结构,初步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曲的主题旋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欣赏乐曲,了解音乐源于生活,知道《丰收锣鼓》表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传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