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我爱妈妈 / 演唱 妈妈格桑拉 / 编号:24045785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妈妈格桑拉》(唱歌)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音乐,学习,演唱,妈妈格桑拉,藏族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 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妈妈格桑拉》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妈妈》。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趴在你的肩上”、“依在你的怀里”等充满画面感的歌词,以及优美、深情的旋律,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与感恩之情。歌词中“格桑拉”象征着幸福与美好,寄托了孩子对妈妈最真挚的祝福。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感受母子亲情,同时初步接触藏族音乐风格,并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简单的歌唱技巧,能够较好地参与音乐活动。然而,他们对藏族音乐文化了解较少,对于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在演唱方面,可能存在气息支撑不足、音准控制不稳的情况,对于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连贯乐句的演唱需要教师的细致指导。因此,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模仿中学习,在活动中表达。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并辨别《妈妈格桑拉》优美、深情的音乐情绪与藏族音乐风格特点,初步感知乐句的划分与旋律的连贯性。 2.能用轻柔、连贯、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 3.能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小组合作创编表现母子情深的表演动作,并进行展示。 4.知道“格桑拉”的美好寓意,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学习难点:歌曲中长音乐句的气息保持和旋律的连贯演唱;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4.知道“格桑拉”的美好寓意,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导入部分 1. 聆听教师讲述,观看图片。 2. 齐读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1. 语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一种花,它生长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不畏严寒,美丽绽放,藏族人民把它看作‘幸福之花’,它的名字叫‘格桑花’。(出示格桑花图片)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与它有关的歌曲,唱给我们最爱的妈妈。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 学生能否被情境吸引,对“格桑花”和歌曲产生兴趣。 1.能感受并辨别《妈妈格桑拉》优美、深情的音乐情绪与藏族音乐风格特点,初步感知乐句的划分与旋律的连贯性。 2.能用轻柔、连贯、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 安静、完整地聆听歌曲。 自由回答:“温暖的、亲切的、深情的…”;速度是稍慢的。 2. 理解“格桑拉”的寓意。 活动二:歌词朗读,深入情境 1. 伴随音乐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节奏。 活动三:分句教唱,解决难点 1. 用“lu”音模唱,学会在乐句间自然换气。 2. 跟随教师逐句学唱。 3. 难点练习: 进行长音气息练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