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五单元 钟声 / 演唱 美丽的黄昏 / 编号:24046093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丽的黄昏》(唱歌)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轮唱,学习,感受,黄昏,拍子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 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描绘了黄昏时分教堂钟声回荡的宁静景色。歌曲为三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上方三度模进,第三乐句是主音的重复。这种简洁而严谨的结构,使得歌曲在进行二部轮唱时,能自然地形成和谐悦耳的三度和声,非常适合作为学生从齐唱过渡到合唱的桥梁,培养其初步的多声部听觉与协作能力。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两只老虎》等简单的轮唱歌曲,对“轮唱”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尚未系统接触过如《美丽的黄昏》这样,在轮唱中能形成如此和谐、稳定和声效果的歌曲。学生在轮唱中容易出现的难点是:为了赶上自己的声部而越唱越快,以及无法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另一声部以追求和声的和谐。因此,教学需通过稳定的指挥、清晰的视觉辅助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来引导学生。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美与黄昏的意境美,并初步感知轮唱所产生的和谐和声效果。 2.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教师指挥下,较为准确、稳定地进行二部轮唱。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表现三拍子的韵律,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4.通过歌曲,感受欧美音乐中“钟声”与“黄昏”所营造的宁静、祥和的文化意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黄昏意境,并完成二部轮唱。 学习难点:在轮唱中保持声部的稳定,不追赶、不拖沓,并初步感受声部间的和谐。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能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美与黄昏的意境美, 导入部分 1. 安静观赏,进入黄昏的情境,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2. 跟随教师和音乐,用身体律动感受并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特点。 1. 情境创设: (播放黄昏景象的图片或短视频,配以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温暖的颜色,远处的教堂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这是一天中最宁静、最美丽的时刻———黄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这美景的歌曲《美丽的黄昏》。 2. 律动感知: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像微风中的柳枝一样,用身体感受这首三拍子歌曲的摇曳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三拍子肢体律动:拍手-拍肩-拍肩) 学生能否安静地欣赏画面与音乐,并愿意用肢体表现三拍子。 1.能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美与黄昏的意境美,并初步感知轮唱所产生的和谐和声效果。 2.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教师指挥下,较为准确、稳定地进行二部轮唱。 4.通过歌曲,感受欧美音乐中“钟声”与“黄昏”所营造的宁静、祥和的文化意境。 新知新学 活动一: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安静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并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2. a.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模唱旋律。 b. 通过划拍子,理解和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方法。 c. 带着意境感,有感情地演唱齐唱部分。 活动二: 轮唱练习 1. 在“回声游戏”中,练习延迟模仿,建立轮唱的听觉习惯。 2.在教师指挥下,分声部进行轮唱练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