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五单元 钟声 / 欣赏 维也纳的音乐钟 / 编号:24046100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维也纳的音乐钟》(欣赏)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音乐,主题,乐曲,旋律,学习,感受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听赏与评述 A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判断是哪些音乐要输引起的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 B能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基本演唱形式;能分辨小型音乐的体裁与形式,简单描述他们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体裁与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能根据情感表达和生活需要,选用合适音乐。 C感知、体验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的风格,能做出恰当判断或反应。 D在聆听、体验音乐时能始终将听觉注意力指向音乐,活动中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一首名作。乐曲采用回旋曲式(ABACA) 结构,以其精巧、诙谐的旋律和丰富的配器闻名。一个欢快、跳跃的主题旋律(A) 模拟了音乐钟的报时声,这个主题在乐曲中重复出现了四次。在每次主题之间,穿插了由不同乐器(如小号、单簧管、圆号)演奏的插部(B、C),分别描绘了士兵、公主、国王等不同人物形象。全曲犹如一场在维也纳皇宫前上演的音乐童话剧,极具画面感和戏剧性,是培养学生音乐结构感、乐器音色辨别力和想象力的绝佳素材。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听觉敏感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他们已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如欢快、悲伤),但对于复杂的曲式结构(如回旋曲式)和多种乐器音色的系统辨别能力仍较薄弱。本节课需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直观的图形谱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聆听,在“玩”中构建起对乐曲结构的清晰认知。 二、学习目标 1. 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听辨出代表“音乐钟”的主题旋律,并感知其重复出现的特点,初步建立回旋曲式的听觉印象。 2. 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模唱主题旋律,并能随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敲钟、模仿乐器演奏)表现不同乐段。 3. 能根据音乐情绪和音色的变化进行联想,参与简单的音乐情景表演,或运用固定音型为乐曲片段伴奏。 4. 通过乐曲,初步了解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文化背景,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与欧洲童话般的音乐故事色彩。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熟悉并能在聆听中辨别主题旋律。 学习难点:理解乐曲的回旋曲式结构,即主题旋律多次重复出现,中间穿插不同音乐段落。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 被故事情境吸引,产生聆听的强烈愿望。 2. 聆听引子,自由表达初步的听觉感受。 1.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神秘邀请函!一位名叫哈里的‘英雄’从战场归来,美丽的公主要在皇宫用最奇特的‘音乐钟’为他举行欢迎仪式。想知道音乐钟的歌声有多美妙吗?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2. 初听引子,设下悬念: (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听,音乐钟响了!它的声音给你什么感觉?”(引导说出:清脆、有趣、像玩具钟声)。 学生是否能被情境吸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 1. 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听辨出代表“音乐钟”的主题旋律,并感知其重复出现的特点,初步建立回旋曲式的听觉印象。 2. 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模唱主题旋律,并能随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敲钟、模仿乐器演奏)表现不同乐段。 4. 通过乐曲,初步了解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文化背景,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与欧洲童话般的音乐故事色彩。 新知新学 活动一:学唱主题旋律 (A) 1. 专注聆听,在主题旋律出现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