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一框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哲学)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量,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列宁:“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成为谬误” 毛泽东:“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真理与谬误、难于不难之间有没有鲜明的界限?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进程?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质量互变规律 查找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类似的成语,从思维角度谈谈这些成语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鹤林玉露》载:“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事物质的变化。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 这里的类似,是指思维角度的类似。 从思维角度看,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质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1)质: 【例】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这些东西我们所以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 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 注意: 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①含义: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②意义: ———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③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注意:有人认为“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 (2)量: 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 ①含义: ②意义: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量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不是直接同一 (1)质 (2)量 区别 ①含义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②意义 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能区别不同的事物) ———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可深入认识同一事物) ———不是直接同一 ③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