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德馨(xīn) 苔痕(tái) B. 案牍(dú) 甚蕃(fán) C. 淤泥(yū) 隐逸(yì) D. 鲜有闻(xiān) 亵玩(xiè)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 B. 谈笑有鸿儒(大)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D. 陶后鲜有闻(新鲜)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花之隐逸者也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B. 左手倚一衡木 C. 可爱者甚蕃 D. 蝉则千转不穷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说了。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南宋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 D.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7.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 下列对《陋室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点明“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关键。 B.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日常生活悠闲,体现了陋室主人的高尚情操。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陋室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D.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即使是陋室也不觉得简陋。 9. 下列对《爱莲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菊花和牡丹作衬托,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全文的核心句,概括了莲花的品格。 C. 作者对菊花持否定态度,因为它是“隐逸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D. 文章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0. 默写填空。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中表现莲花正直品质的句子是: , 。 11. 课内阅读 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请简要概括。 (4)作者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12.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习惯说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