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 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满分:100 分 完成时间:45 分钟) 一、基础巩固(50 分) 1.看拼音,写字词(8 分) ①林fēi( ) ②岩穴 míng( ) ③huì 民( ) ④酒 liè( ) ⑤山肴野 sù( ) ⑥伛 lǚ 提携( ) ⑦gōng 筹交错( ) ⑧阴 yì( ) 2.选择(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下列各句中 “也” 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 / 之意不在酒,在乎 / 山水之间也 B.醉翁之意 / 不在酒,在乎山水 / 之间也 C.醉翁 / 之意不在 / 酒,在乎 / 山水之间也 D.醉翁之意 / 不在 / 酒,在乎山水 / 之间也 (4)下列对于课文内容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B.文章以 “乐” 为线索,依次写了 “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太守之乐”,层层递进,情感真挚。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描写了山间四时之景。 D.文章结尾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以设问点明太守身份,暗含作者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与自嘲。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皆以美于徐公 B.山水之乐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醒能述以文者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填空(12 分) (1)直接默写(6 分) ①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 ③,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_____,山间之四时也。 (2)理解性默写(4 分) ①《醉翁亭记》中,点明全文核心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②《醉翁亭记》中,描写宾客宴酣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2 分) ①《醉翁亭记》选自《_____》,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他在文学上主张 “明道”“致用”,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②文中 “伛偻提携” 中,“伛偻” 指_____,“提携” 指_____,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4.字词解释(10 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5 分) ①林霏开( ) ②云归而岩穴暝( ) ③名之者谁( ) ④太守自谓也( ) ⑤太守之乐其乐也( ) (2)一词多义(5 分) ①乐:A.山水之乐( ) B.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②名:A.名之者谁( ) B.莫名其妙( ) ③于: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B.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5.翻译下面经典句子的意思(5 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阅读理解(35 分) 1.课内阅读(15 分)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题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文章开头 “环滁皆山也” 有什么作用?(4 分) (2)赏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的表达效果(5 分) (3)结合节选内容,谈谈你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的理解(6 分) 2.课外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醒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