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 阅读 / 18* 昆明的雨 / 编号:24301184

18 昆明的雨:润泽心灵的记忆 课件

日期:2025-11-06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昆明,记忆,文章,雨季,梳理,结构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课件网) 昆明的雨:润泽心灵的记忆 八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 汪曾祺 入境:雨声唤起记忆 梳理:结构与线索 01 02 品读:景物美与语言美 03 赏析:情感与写法 04 升华与拓展 05 目录 CONTENTS 入境:雨声唤起记忆 01 学习目标与任务导航 昆明的雨:润泽心灵的记忆 品读语言 朗读课文,抓住昆明雨季 “明亮丰满” 的个性,品味文章如诗的语言。 梳理结构 梳理景、事、物线索,体会散文 “形散神聚” 的特质,把握文章内核。 体悟情感 理解文中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第二故乡的 深厚怀念 。 唤醒记忆 你眼中的雨是怎样的? 请描述一下。 走近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 (1920-1997)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以平淡笔墨写人间烟火,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文章以朴实清新、韵味悠长著称,在现当代文坛独树一帜。 作品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是汪曾祺晚年回忆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背景源于作者青年时期(约1939-1946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求学的生活经历。昆明不仅是他的避难之所,更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昆明:七载青春,一生回望 西南联大求学经历,让昆明成为他终身的记忆矿藏。时年64岁,隔着岁月回望人生黄金年代,借景重返,写下这篇忆旧散文。 梳理:结构与线索 02 认识生字词 鲜腴(yú) 辟邪(bì) 菌子(jun) 篱笆(lí ba) 乍(zhà) 炽红(chì) 缅桂花(miǎn) 密匝匝(zā) 苔痕(tái) 绿釉(yòu) 鸡枞(zōng) 黄焖鸡(mèn) 词语释义 【鲜腴】新鲜肥美。 【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乍】①刚刚;起初;②忽然;突然。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密匝匝】状态词。很稠密的样子。 【辟邪】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作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由画起兴,直抒怀念。 文章从一幅描绘昆明特色风物(仙人掌、菌子)的画作写起,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核心情感。 第二部分(第3段):总体勾勒雨季印象。 总写昆明雨季时间长但不恼人,并以其“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以及草木“浓绿”旺盛的概括性印象,奠定全文基调。 第三部分(第4-7段):细数雨季丰饶物产。 具体描写了雨季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仙人掌、各类美味菌子、以及杨梅,以丰富的物产充分展现了雨季的“丰满”。 第四部分(第8-10段):描绘雨中人情与意境。 由物及人,通过房东送缅桂花和与友人酒店避雨两件事,展现了淳朴人情美,并营造出静谧诗意的雨中情味。 第五部分(第11段):收束全文,情感升华。 结尾再次点题,将“昆明的雨”升华为一个承载了所有风物、人情与青春记忆的温暖符号,使思念之情更为深沉。 品读:景物美与语言美 03 精细研读 1、文章开头有何独特之处?作者是如何引出“昆明的雨”这一主题的? 文章并未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这幅画包含了昆明特有的景物:倒挂开花的仙人掌和菌子。通过为画作题字,自然点出了昆明雨季“空气湿润”的特点和“想念昆明的雨”的情感,为全文奠定了怀想的基调。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与结构梳理 精细研读 2、课文围绕“昆明的雨”,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请尝试列出提纲。 景物: 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杨梅(火炭梅)、缅桂花、木香花。 人物: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友人德熙。 事件: 逛菜市场、在西南联大食堂吃牛肝菌、房东送花、与友人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