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2024) / 第四单元 /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 编号:24296889

【新课标命卷】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之和,说理,谓之,礼记·学记,一年,古代
预览图 5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 主题展———未来之城:解码科技与人文的时空密语 你作为“未来解码员”,受邀参与特别展览活动。展览通过四大“时空密钥”开启任务,完成所有任务后,即可解锁一段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密语,最终赢得“未来之城”的精神图谱。 密钥一:思辨之钥·古今智慧的碰撞 踏入“智慧角斗场”,与古人展开跨时空对话,破解“思维碎片化迷宫”。用传统智慧突破现代困境,修复人类认知系统。 1.辩论小组开展“和文化”演讲活动,请你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 语段一:和,是和睦,是精诚团结,不(甲)_____;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和,是和衷共济,遵循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是人民的愿望、人类的追求。 语段二:中华传统文化向来崇尚“和”的思想。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和,悦耳动听;青、赤、黄、白、黑,五色相谐,多彩绚丽;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滋味yíng(  )绕舌尖……以和为贵,万物相辅相成。 语段三:“和”的思想丰富多彩。“窈窕淑女,①_____”(《诗经·关雎》)是琴瑟之和;“②_____,③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是老少之和;“④_____,⑤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知己之和;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⑥_____,⑦_____”是人与自然之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发出的“⑧_____,⑨_____”的美好祈愿,是家国之和。 语段四:“和”fù(  )予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也养育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伟大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yíng(  )绕    fù(  )予     强(  )词夺理    五音相和(  ) (2)填入甲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 A.袖手旁观   B.阳奉阴违   C.前呼后拥   D.目空一切 (3)语段一和语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4)根据语境,在语段三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9分) 2.演讲讲究说理技巧,为了提升演讲水平,辩论小组打算向古人学习论事说理的技巧,请你与他们一起对资料夹内容进行梳理。(13分) 资料夹内容:《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马说》《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节选) 古之教者,家①有塾,党②有庠③,术④有序⑤,国有学。比年⑥入学,中年⑦考校。一年视离经⑧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⑨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⑩之道也。《记》曰:“蛾 子时术 之。”其此之谓乎。 【注释】①家:户口编制单位,二十五家为闾。②党:户口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③庠(xiáng):古代的学校。特指乡学。④术:同“遂”。古代行政区划。⑤序:古代学校。⑥比年:每年。⑦中年:隔一年。⑧离经:读经断句。⑨说:同“悦”。⑩大学:指圣贤之学或成人之学。 蛾(yǐ):蚂蚁。 术:同“衔”。 篇目(出处) 摘录 说理/论证方法 阐述事理 《北冥有鱼》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①(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借助想象说理 万物皆有所凭借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说理 ⑧_____ 《大道之行也》 ⑤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说》 策之不以其道,食②(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托物寓理 统治者应识别、重用人才 《礼记·学记》 国③(  )有学……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⑥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④(  )俗。 ⑦_____ (填论证方法) ⑨_____ (1)请将表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