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膨”为后鼻音;“钝、吨、仅、崭”读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音;“辟”读“pì”,不要读成“bì”。“末”与“未”容易混淆,利用说文解字区分;“隧”字的笔画比较多,重点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书、去学习,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细心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了解恐龙 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高大、凶猛、笨拙。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它们大多有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或开阔地带。 徐星: 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他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虚骨龙类形态学、鸟类起源等。 1842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的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将这一类史前动物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在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很可能与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学习字词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遇到难读的字、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把课文读通、读顺。 钝 仅 描 隧 衍 吨 斤 颅 膨 捷 栖 辟 崭 dùn jǐn miáo suì yǎn dūn jīn lú pénɡ jié qī pì zhǎn 我会认 我会写 形近字 钝———吨 翼———冀 膨———澎 末———未 毫———豪 颅———硕 末,树的顶部叫“末”。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上部。 说文解字 分辨“末”与“未”。 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边旁。 学习词语 恐龙 笨重 迟钝 鸽子 根据 末期 欣喜若狂 描绘 隧道 形态 膨大 前肢 鸟翼 具备 开辟 脱离 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的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的精辟语句。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 (五彩斑斓) (点睛之笔) (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欣喜若狂)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通过化石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合作朗读 四人一组,每人读1个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