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中国赞歌》教学设计 课题 新中国赞歌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本课是浙美版2024七年级第一单元"以刀代笔"的第三课,前承《鲁迅与新兴木刻》《烽火岁月中的木刻》,聚焦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套色木刻艺术。教材通过《初踏黄金路》《打麦场上》等经典作品,展现木刻版画从革命宣传工具向社会主义建设礼赞的转变,强调"刀痕与木味"的艺术特色及"艺术反映时代"的核心思想。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木刻版画形式创作反映新时代的美术作品",本课重点突破套色木刻的两种制作技法(绝版套色与多版套色),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美术的理解与创作能力。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简单版画制作经验(如单色纸版画),但对木刻工具的使用及套色技法较为陌生。根据教材中学生作品《烈火英雄》《奔赴》的呈现,此阶段学生善于捕捉时代热点,情感表达直接真挚。教学需平衡技法难度(简化刀具使用,可采用橡胶板替代木板)与创作自由度,通过"主题式创作"激发参与热情,同时注意工具使用安全规范的引导。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素养维度具体落实措施图像识读对比分析《初踏黄金路》与《交班》的构图差异美术表现运用"阴刻""阳刻"结合的刀法进行创作审美判断评价学生作品中"时代感"的表现效果创意实践用"木刻语言"改编校园生活照片为版画文化理解讨论"为什么李焕民的作品能成为时代符号" 1 理解套色木刻的两种制作方法(绝版套色/多版套色)的工艺流程 2 感受新中国木刻作品中"平凡英雄"的形象塑造与时代精神 1 多版套色中的准确对版技术(解决方法:使用十字对位标记+透明纸覆盖校准) 2 创作中实现"个人表达"与"时代主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快速抢答歌曲表达了对新中国建立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劳模等。赞美了劳动人民 说一说"新时代英雄"(消防员、医护人员等) 通过跨时代作品对比建立单元知识联系,以"英雄"主题衔接历史与现实,激发创作动机。 完成"技法对比表"填空(教材P4小知识内容转化) 实物观察教师准备的绝版套色半成品(展示木版随印制次数减少的过程) 利用可视化资源突破技法抽象性,通过"具身认知"理解绝版套色的不可逆性。 培养艺术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创作实践主题:《我的校园新事》(呼应教材"新时代赞歌"创作要求) 分层任务: 基础层(30%学生):临摹教材中学生作品《奔赴》的局部色彩关系 进阶层(50%学生):原创简单构图(如"食堂阿姨打饭""值日生擦窗")提高层(20%学生):尝试3色套印并添加文字题跋 同步模仿教师的"对版"动作(使用透明胶片练习对齐) 在"技法难点记录单"上标注自己认为最易出错的步骤 将教材中的文字步骤转化为可操作的示范,降低认知负荷。 知识梳理:师生共同完成"单元知识树"板书(第一单元三课逻辑关系) 升华主题:我和我的祖国,提问:"下课后,你的刻刀还能为谁而歌?" 预告作业:展示优秀校友的"木刻日记"系列作品 板书 [技法锦囊] --> (对版十字标) --> (薄墨滚筒法) --> (阴阳刻结合) [学生范例区] -- [基础层] [进阶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新 中 国 的 套色木刻中的时代精神 教师:冉波 时间:2025年9月 浙美版2024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课件 赞 歌 欣 赏 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赞美了谁? 美术作品是怎么表现的? 思考 核心主旨:艺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战斗精神 李焕民《初踏黄金路》———建设热情 时代回响:木刻艺术的使命传承 引导提问: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