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 粤教版(2019) /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 第一章 走进信息社会 / 1.2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 / 本节综合与测试 / 编号:23992006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征教学设计-2025-20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日期:2025-10-01 科目:高中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发展,信息技术,核心,趋势,信息,脉络
预览图 2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1.2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的第二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第一节“信息社会及其特征”让学生对所处时代有了宏观认识,本节则深入探讨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信息技术的历史沿革与未来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从“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以及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用户界面发展和模式转变角度审视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学生能系统理解信息技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把握其未来走向,深刻认识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为后续学习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与经验: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并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对信息技术有丰富的感性体验。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信息社会的特征有初步了解。 认知特点与潜在困难:学生思维活跃,对技术发展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但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系统性脉络(三大核心阶段)和内在驱动规律缺乏整体认知;对前沿趋势(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和碎片化;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伦理影响缺乏深度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要素 本节具体目标 信息意识 1. 能敏锐感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 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并能初步判断不同发展阶段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计算思维 1. 能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梳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脉络(计算机->互联网->数据),理解其演进逻辑。 2. 能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检索、筛选、处理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的信息。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能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协作平台)开展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的探究活动。 2. 能在小组协作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创造性地产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理解(如思维导图、简短报告)。 信息社会责任 1. 能辩证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数字鸿沟、信息安全、隐私保护)。 2. 初步形成对技术发展的理性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思考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和发展技术。 (二)传统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三个核心阶段: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核心、以数据为核心,及其主要特征和标志性事件。 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如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等。 了解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如从键鼠到触控、语音、体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时间轴、小组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经历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的探究过程,培养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资料检索和合作探究,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力量和创新精神,激发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和向往。 关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初步形成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核心脉络(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核心、以数据为核心);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理解三大核心脉络之间的演进关系和内在逻辑;辩证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社会、生活及伦理带来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法(PBL)、案例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一步步塑造今日世界并走向未来”的核心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和史料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小组协作深化理解,辅以讲授法进行精要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