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 粤教版(2019) /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 第四章 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 / 4.3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 本节综合与测试 / 编号:23992064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的优势及局限性教学设计-2025-20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日期:2025-10-01 科目:高中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信息系统,社会,优势,局限性,风险,技术
预览图 3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4.3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第四章“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的第三节,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总结升华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已经学习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过程以及软件的作用与开发,对信息系统的内部原理有了深入认识。本节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跳出技术细节,从社会应用的宏观视角,辩证地审视信息系统带来的巨大优势与潜在局限性。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在提升效率、优化决策、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其在设计缺陷、安全风险、伦理挑战等方面的局限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化对信息系统价值的理解,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与经验: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过程、体系结构及软件开发,对信息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各类信息系统(如社交APP、在线学习平台、电商网站)的深度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带来的便利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零星感知。 认知特点与潜在困难:学生抽象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正在发展,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兴趣浓厚。但系统性地梳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技术与社会根源对其而言可能存在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容易陷入片面思维,只看到优势或只关注弊端。 二、教学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要素 本节具体目标 信息意识 1. 能敏锐感知信息系统在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普遍性及其带来的深刻变革,主动关注其发展动态。 2. 能辩证认识信息系统应用的双面性,既看到其提升效率、优化生活的优势,也能关注其潜在的设计缺陷、安全风险和伦理问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计算思维 1. 能运用分析、归纳、比较等计算思维方法,系统梳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主要优势与典型局限性。 2. 能尝试针对信息系统的特定局限性,提出初步的应对策略或解决方案。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能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数据库、协作平台)检索、筛选、处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案例资料,辅助探究学习。 2. 能在小组协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设计解决方案或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创新思维。 信息社会责任 1. 能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认识到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伦理责任。 2. 能思考并讨论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开发和监管信息系统,初步形成规范、安全、道德的技术应用观,并关注如何缩小数字鸿沟。 (二)传统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科学决策、进行辅助控制、降低人力与信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了解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面临的设计缺陷、网络安全、病毒攻击及实施过程隐藏风险等局限性。 了解应对信息系统常见风险的基本策略(如技术手段、管理措施、意识提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方案设计等活动,经历辩证分析信息系统社会影响的过程,培养系统分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协作探究,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技术赋能社会的巨大力量,激发利用技术服务社会的意愿。 关注技术发展中的风险与挑战,形成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主要优势(四个方面)和典型局限性(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信息系统的“双刃剑”效应,避免片面认知;将理论化的优势、局限性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建立有效联系,并提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或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