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 粤教版(2019) /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 第一章 走进信息社会 / 1.3 信息技术的影响 / 本节综合与测试 / 编号:23992014

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学设计-2025-20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日期:2025-10-01 科目:高中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信息技术,影响,社会,信息,学习,探究
预览图 3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1.3 信息技术的影响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的第三节,在本章乃至整本教材中都具有总结升华和价值引领的重要地位。前两节分别阐述了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审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以及个体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以及如何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化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识,更能学会理性看待其双面性,从而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成为一名负责任的数字公民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与经验: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并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有丰富的感性体验。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对信息社会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演进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 认知特点与潜在困难:学生思维活跃,对技术话题感兴趣,但看待技术影响时可能容易片面化(只看到便利或只关注弊端),对其深层、系统性的社会影响和伦理挑战缺乏深入思考。将信息技术的影响归纳、提炼到科技、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并理解其间的联系,对学生而言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要素 本节具体目标 信息意识 1. 能敏锐感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关注其应用实例。 2. 能初步判断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积极价值和潜在风险,形成对信息技术的辩证认识。 计算思维 1. 能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从具体案例中抽象出信息技术对科技、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影响。 2. 能尝试运用数字化工具(如搜索引擎、在线平台)搜集、筛选、处理有关信息技术影响的资料,支持探究学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能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工具(如UMU平台、在线协作文档)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和表达小组的探究成果。 信息社会责任 1. 能辩证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如效率提升与隐私风险、数字鸿沟等),认识到技术应用的“双刃剑”效应。 2. 能思考并讨论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初步形成规范、安全、道德的网络行为意识,以及利用技术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传统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对科技革新与进步(如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的推动作用。 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变革与发展(如工农业生产、电子商务、社会治理)的深刻影响。 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适应力与创造力的提升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剖析、小组协作探究、辩论等方式,经历搜集信息、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的过程,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资料检索和合作探究,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协作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技术强大的赋能作用,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关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初步形成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推动科技革新、促进社会变革、提升个人适应力与创造力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既能阐述其积极面,也能分析其潜在挑战与风险(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与对科技、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抽象影响建立有效联系。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与辩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震撼的案例视频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对三个层面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