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编号:24025118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29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高中思想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事物,苹果
预览图 9
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素养要求 重难点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1.了解认识和实践的含义及形式。 2.掌握实践的特点。(重点) 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难点) 认识与实践 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性质积极的(≠被动的反映)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区分意识和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意识和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和实践属于认识论范畴。1、认识的含义主体人类特有,动物没有2、认识的类型/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感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红、甜、圆)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 判断: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 哪种是苹果,哪种不是苹果。 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生动的直观” -认识的初级阶段 “抽象的思维” -认识的高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 认识 理性 认识 鳄鱼流眼泪—好可怜 鳄鱼流眼泪 —排出体内的盐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认识的分类/阶段: 2、认识的类型/阶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 是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归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更深刻。 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错误的,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二者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不能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 补充: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 【注意】 课堂探究 思考:上述语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